翻新时间:2022-11-17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二)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二)
一、教学要求:
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
2.分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
3.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
三、教学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文言文分析与解读相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时数:2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疏通讨论分析1-3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的“文德服人”的治国原则,了解了儒家的“仁爱”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了解一下孟子的“仁政”思想,看看孟子对儒家思想有哪些发展。
二.孟子及《孟子》介绍:
孟轲(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邹人,名轲,字子舆,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家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
三.预习检测:
1.正音练习。
数罟(gǔ)洿池(wū)鱼鳖(biē)河豚(tún)狗彘(zhì)庠序(xiáng)孝悌(tì)饿莩(piǎo)
2.朗读课文,注意断句。
① 上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 斯天下之民至焉
四.分析课文第一段:
1.“寡人之于国也”中“之”和“于”是什么用法?
答:“之”是助词,无意义(另有一种解释:“这样”,亦通);“于”是对于的意思。
2.“尽心焉耳矣”中“焉耳矣”是什么用法?
答:“焉耳矣”三个语气助词连用,加强语气。
3.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用法。
① 凶
A河内凶 庄稼收成不好
B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
C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
D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
E缉拿元凶杀人的人
② 加
A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B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玩具小妹洗澡
- 福娃反战记
- 我们的家
- 爱看书的姐姐
- 放炮
- 妈妈来得太早了
- 击鼓传花
- 圆珠笔
- 风
- 春天
- 快乐的旅游
- 秋天的校园
- 童话剧《老鼠、鱼、猫的故事》
- 我爱少年宫
-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 突发事件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 传统山岳旅游地升级
- 谈利用网络平台发展海南休闲农业旅游
- 王建荣 用艺术为生活打底
- 工作的事不开玩笑
- 城阳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 原真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利益共生机制探索
- 北川羌民族地区古村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的思考
- 探索达州文化旅游新思路
- 大连市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 我们的嘉年华
- 阳斌 春风化雨总晴
- 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战略与前景
- 刘勇 请叫我搬运工
- 河南省旅游产品的营销战略研究
- 寻找你自己的风格
- 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随笔
- 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
- 探究的快乐——《乌鸦喝水》
-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案之二
- 问——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 让三尺讲台更加辉煌---我与课内比教学活动心得 教师随笔
-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案之一
- 《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 《咏华山》说课材料
- 在常规课中成长,在比武课中提高 教师随笔
- 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浅探
- 课内比教学活动心得 教师随笔
- 我和奶奶赶场 学生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