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0-04-22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三)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课文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由《论语》导入新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
2.介绍《孟子》及孟子散文的特点(结合扩展资料中的相关知识)
3.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诵录音)
(1)要求学生认真听,纠正自己的读音及句读错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正音: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要注明。
4.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
讨论交流后,点拨:《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从具体段落来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
二、课文分析
1.提名5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检查纠正读音、断句。
2.学生齐读课文
诵读指导:
第1段第1句要把梁惠王“自诩”的口气读出来。末尾“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比力气
- 智者的寓言
- 坚持理想
- 看,梦想正在开花
- 祖国永驻我心
- 飞蛾扑火
- 爱是什么
- 又到六一儿童节
- 小猴子二次下山
- 妈妈的爱
- 选择坚强,选择活着
- 智者的寓言
- 我在书中长大
- 再见了,韵
- 四月的雨
- 外伤脱位牙再植术52例临床疗效观察
- 加味三金汤治疗泌尿系结石47例临床疗效观察
-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685例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 挥墨秉笔三十载砥砺歌行续华章
- 螺内酯联合补钾治疗重度周期性麻痹60例疗效观察
- 初次见面聊点啥
- 即是在做事业,又是在做功德
- 八月,奥色冶郡
- “走婚” 的老人,财产和幸福谁来保障(外2则)
- 临床标本细菌检验164例结果研究
- 离婚时的约定,不能改变还款责任
- 慢性根尖周炎临床诊治体会
- 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分析
- 价有高低,但美食无贵贱
- 最佳路径
- 番茄太阳
- 最佳路径
- 番茄太阳
-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 鸟语
- 生命的壮歌
- 《祁黄羊》教学设计
- 《鸟语》
- 沙漠中的绿洲
-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 番茄太阳
-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
-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