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捞铁牛 教案教学设计
17 捞铁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祖冲之、李时珍、李冰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了解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7课的名字就叫《捞铁牛》
2.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三)划分课文段落
1.让学生思考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意思?思考好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第
1、2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是捞铁牛的原因;第3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第四至第6自然段讲和尚怎样捞出一只只铁牛,也就是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第7自然段点明和尚的名字叫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从以上讨论中可把课文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第
1、2自然段);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三段(第
4、
5、6自然段);
2.让学生统看课文全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此时学生不难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3.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第二课时
1
(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
(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
(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①摸清地点;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③并排拴紧搭架;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
(1)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4自然段中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 (泥沙 船 绳子 铁牛)
(2)我们来齐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些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泥沙慢慢减少,我们用一个比较简练的词“沙减”来概括。
其余的“船慢慢的上浮”“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一点的向上拔”又可怎样概括呢?(船浮 绳绷 牛拔)
其实这几个变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为泥沙铲到黄河里,泥沙慢慢减少,所以船身上浮。
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船浮与牛拔之间的因果关系。
那为什么泥沙减少了船身会上浮?为什么船身上浮,绳子会越绷越紧?绳子绷紧,为什么铁牛向上拔?
我们仍然可以把这几个变化用一个动词“拔牛”来概括。
6.学5自然段。
(1)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离开了河底,牛拔起来了,怀丙又怎么做的?我们来看第五自然段,请一个孩子读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几个简练的词来概括。(划牛 拖牛 捞牛)
(2)看来,怀丙和尚先拔牛,再划牛,拖牛就捞上来铁牛。让我们再来欣赏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全过程。(课件:捞铁牛的动画)
7.小结:怀丙和尚不仅借助水的浮力拔牛,还借助水的浮力划牛,拖牛,运用这样的方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上岸,我们再来读读怀丙和尚那句了不起的话。(铁牛是让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给送回来。)
可见他具有科学的头脑,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真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确是位出色的工程师啊!
同学们,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这个办法在当时很好,但是通过仔细想一想,我觉得这个捞铁牛的办法有些缺陷,我们来议议怀丙和尚的捞铁牛的办法有什么缺陷?如何改进?同桌讨论讨论。
资料提供者:曾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蛋羹
- 她的名字叫微笑
- 介绍自己
- 我们的“小”刘老师
- 可爱妈妈
- “女强人”四绝
- 水资源
- 我家的捣蛋鬼
- 我的爸爸
- 甜美的酒窝
- 像我这样的女孩
- 爸爸的体重
- 我的小弟弟
- 诗一般的的晏老师
- 我的“非洲小弟“与“馒头小弟“
- 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初探
- 试谈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金融危机根源
- 试论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影响
- 浅谈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与政策
- 浅谈对转轨时期中国资本积累方式的思考
-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
- 浅论消费: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浅析寻找保护金融债权的利器
-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
- 浅论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探讨
- 中国哲学论文:浅论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
- 浅析网络经济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 浅析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
- 浅谈提升价格听证会效能的若干思考
- 浅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探讨
-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 《金子》教案之一
-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之一
- 《孟母教子》教案之一
-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内容
-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之二
- 《孙中山破陋习》课后反思
-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之三
- 《金子》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 仿写,从积累走向表达
- 《孙中山破陋习》课文内容
- 《金子》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