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默凡

课型:阅读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变化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课文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具准备:图片 录像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介绍课前学生搜集的有关三峡地理位置和三峡风光的资料。通过交流是学生理解“三峡”的名称,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长江三峡工程。

(2)播放录像,展示三峡风光,把学生带到美丽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欣赏。

你觉得三峡的风光怎样?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引导学生抓住两岸险崖陡立,滩多流急的特点来描述。

(3)、板书课题,明确这是一片略读课文, 同学们要尝试着自己去读懂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初读课文。

3、莫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那些特点?

二、研读疏导,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的,再多读几遍。学生莫读课问候,在喜欢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重点知道读懂以下几个句子。出示幻灯片

(1)、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刘区;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2)于是, 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种,两岸峭壁得到英,一起用项精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清还的流淌,变得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3)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的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是长江象是扎着眼睛,沉沉欲睡。

通过品读、对比,使学生明确一天中。中午、下午、夜晚不同时间里,三峡江面的不同特点。

4、有感情的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练读辅导,读中深化。

1、浏览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

2、有感情的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3、重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展示第三自然段。

(3)指导朗读。

(4)请一名学生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

(5)请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一道有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三峡的风光和三峡工程。

板书设计:

4、三峡之秋

早晨 中午 黄昏 晚上

明丽 热烈 青色而透明 宁静而神秘。

教后记:

教学本课,我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每一段的重点词句,集体交流体会他们的美。学生把全文都画下来了。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我就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读, 再度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美丽。尤其是描写中午三峡景物的那一段, 由于我给学生标出了停顿、重音,学生在朗读时,语调时而激昂、热烈,时而舒缓、低沉,语速也能做到时缓时急。朗读效果较好。

作者邮箱: mofan0524@163.com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那一次妈妈哭了
过年真快乐
伤心的一天
五龙谭
建立“S”星球
杭州之美
龟兔第二次赛跑
校园的春天
幸福的回忆
鸟趣
飘•韵
红树林
写作的乐趣
最宝贵的一句话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专业纤检:服务质量提升离不开人才与科技
“关店潮”来袭又怎样?
小城经销商也有春天李岗:从起步到月入十万
负离子纺织品检测方法分析
服装:年关冲刺如何卖?
质检部门提醒纺织企业密切关注欧美儿童服装新规等一组
浅谈生态纺织品标准中的安全性规定
品牌故事:Chloé(克洛伊)
无缝内衣常用组织拉伸性能的研究
服装创新的典范――轻羽绒服
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深度转型不可忽视
透支消费?实体店元旦促销显疲态
劲霸试水微分销做做又何妨?
基于接触角法表征纺织品表面润湿性应用研究
羊绒衫起球的原因分析及评定指标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依依惜别》演讲稿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