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2
趵突泉 教案教学设计
lebaishi1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大泉 伟大
趵突泉 小泉 有趣 美
作者邮箱: lebaishi12@eyou.com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绪
- 青春的星星
- 月是故乡明
- 自强自立小当家
- 或许只是一步之差
- 放屁的选择
-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 谁偷了玉坠?
- 青春的萌动
- 哀莫大于心死
- 雾雨凝愁
- 迟到的喜悦
- 微笑
- 静夜漫步
- 薰衣草丛中的女孩
- 浅析重庆话与普通话的开合分歧现象
- 屠格涅夫的庄园文学研究
- 《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探讨
- 功能翻译理论的实际操作
- 论东北方言中四字惯用语使用特点
- 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局限性
- 浅谈现行汉字的造字法与六书
- 关于英美文学翻译中的几点启示
- 从语境语义角度看《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
- 口语语篇中well与youknow的话语隐性制约研究
- 中西数字文化比较研究
- 浅析汉字中的字形结构问题
- 新闻报道批评话语分析
- 语言简略性策略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
- 初探《喜福会》汉语语码的交际功能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6)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8)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9)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7)
-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理解汇总(22篇)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7)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5)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6)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9)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7)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8)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8)
- 专家指导:消除“文言背诵健忘症”的方法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5)
-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