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初步理解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自学、指导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情意目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懂得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通过多读,和生字见面记字形;尝试按“理解——交流——发现不懂的词语——指导——加深理解”的流程学习古诗。鉴于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不需要理解的太深,能力古诗的大意就行。
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读熟两首古诗,在读中和生字见面,自学生字。
二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认一认。
踏、客、赠、汪、舟、欲、踏、潭
2说说自己是怎么记这些字的。
3边读边找诗中的生字,和新朋友打个招呼。
三由生字找出诗句,再理解诗句。
1指名认“客、何”,这个字在哪句诗里面?读出句子。在诗里面指的是谁?贺知章为什么是客?真的是客人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抓“回乡”理解课题,过渡到第一句。
从哪里回来?去干什么了呢?(简单介绍诗人生平)
现在回到了老家,为什么被村上的孩子们当成了客人呢?(过渡到第二句)理解“乡音无改鬓毛衰”。
2整体感悟第一首诗《回乡偶书》
读一读,谈感受,想一想诗人回乡的心情。
学习《赠汪伦》
1认生字“赠”,理解意思。“汪伦”是谁?介绍汪伦和李白的友谊。
2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了什么。
3抓重点字理解诗句。“舟:小船;将欲:将要”“踏:踏拍子”“不及:比不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再读,体会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演一演,深化理解。
老师和学生合作演一演《回乡偶书》,体会“鬓毛衰”“笑问”等词。学生合作演一演。
五背诵古诗,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
六作业:
1熟背古诗两首。
2提高:搜集李白和贺知章的诗,背一背。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少小 老大
《回乡偶书》 无改 鬓毛衰
相见 不相识
《赠汪伦》 依依惜别之情:深千尺 不及 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校园里的春天
- 校园的早晨
- 秋天的小公园
- 早晨
- 芭比娃娃
- 美丽的新糊
- 我好无聊呀!
- 有趣的挤牛奶
- 我喜欢的火龙果
- 贪婪的报应
- 贪心的魔法师一乌财
- 小书包的自述
- 爱迪生的故事
- 擦皮鞋
- 游世纪公园
-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学科的运用
- matlab仿真技术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 5G来得太快?
- 三级医院智能化和信息网络建设分析
- 如何利用导学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 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初探
- 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 高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
-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浅述
- 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 化工自动化控制及其应用探究
- 几种最短路径算法的比较
- 《乐山大佛》教学设计
- 斜应读哪个音
- 《山行》一诗四用
- 小学古诗教学应注意四当——例谈《山行》一诗的教学
- 冷眼看质疑
- 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
- 《一座铜像》教学反思
-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 冷眼看质疑
-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
- 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教学
- 《山行》诗文解释
- 《山行》赏析
-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