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4
16 登鹳雀楼 教案教学设计
16 登鹳雀楼 =使用2课时 总第76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画纸,彩笔
=主要板书计划
16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看)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想)
更上一层楼。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读读背背,抄写,描笔顺等。
课外
背诵古诗。
第一教时
任务:
读通课文。
策略:
借助课件展开教学。
流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作业
1 抄写古诗。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任务:
阅读感悟。
策略:
借助光盘展开教学。
流程:
一复习
读读生字新词。
二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三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师小结。
四作业
1 背诵古诗
2 阅读补充读物上的古诗。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诺贝尔小传
- 以勇气面对灾难,以爱心面对同胞
- 静静的夜晚
- 发试卷
- 我改掉了吃零食的坏毛病
-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 爱
- 简笔画
- 吹泡泡
- 照片引发的思考
- 拔河
- 最喜欢的礼物
- 钓鱼
- 成语大比拼
- 我的生日
- 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的思考
- 试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适度地合作学习 开拓英语教学新天地
- 浅析农村配电网电力工程发展创新
- 提升整体素质 突破美术教学极限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初探
-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立高效课堂
- 变频群时延测试解决方案的探讨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和探讨
- 浅谈产品设计的感性化
-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建设思考
- flash动画制作课程建设思路
- 风力发电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浅析船舶优先权与船舶留置权竞合之受偿顺序
- 高中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a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案
- ang、eng、ing、ong优秀教案二
- 097汉语拼音(angengingong)之教材分析
- ang、eng、ing、ong优秀教案一
- ang、eng、ing、ong教学反思
- ie üe er优秀教案一
- ang、eng、ing、ong优秀教案三
- 095汉语拼音(aneninunün)之教材分析
-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设计
- 一去二三里教学案例设计
- 复习4优秀教案一
- 网络环境下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的优秀教案
- 一去二三里 教案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