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3
《示儿》赏析 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赏析
《示儿》(六年制第十二册)写于嘉定三年(1210年)春。当时陆游已是89岁高龄了,是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看的一首绝笔诗,也是遗嘱。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浓郁,至今仍放射着烛照天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两句写诗人临终前的心情。人死之后,形神俱无,万事皆空,无牵无挂了,但诗人偏有一桩横亘心头留于死后的悲事:“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表明,诗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悲;在即将与家人永别的时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见九州同”。中原沦落敌手,祖国山河破碎,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九州原本是“同”的,如今“不同”了,是谁使它“不同”的?又为何至今仍然不见它“同”的迹象?悲中含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动天地,荡人心怀。在涛人的眼里和心里,九州是至上的,人民是至亲的,外敌是可恨的,屈辱求和是可卑的!句中的一个“但”字,突出了诗人完全以国事为念,而置家事于九霄的宽广高洁的情怀,悲中见壮,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早在11年前的病中就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于今这种期盼收复中原的心情更加强烈。诗人知道,收复中原,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相信,中原总有一天会收复的。因此,他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宋朝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一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你们在九泉之下的父亲!一个“定”字,表明他对收复中原的坚信不疑,对九州统一满怀信心,并深切地表述,自己身前“不见九州同”,遗恨终身,死不瞑目,只有收复了中原,九州统一了,洗尽了国耻,才会含笑于九泉之下。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是何等之深,何等之真,何等之浓,已经到了“死而不已”的程度厂!家祭本来是家庭一般的祭祖习俗,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把它变成收复中原的祝捷活动,这实在是一个异乎寻常而又别开生面的具有积极
意义的家庭祭奠。它感人至深地反映了诗人炽热、深沉的爱国真情。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若有来世
- 心路
- 蛋白质,原谅我
- 关于年味
- 星空
- 落落
- 习惯追逐
-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 明天
- 等待花开的季节
- 高飞的冲动
- 微风过处
- 逝水流年
- 十字路口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策略分析
- 芨芨湖西矿井用电负荷接入系统方案可行性研究
- 航空煤油储罐基于风险的检测评价方法研究
- CP650机组I2.1规程中建立自然循环的分析
- 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研究
-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分析
- 浅谈CNG加气母站的工艺设计
- 工厂高压供电常见设备故障及对策
- 浅谈电力变压器铁芯多点接地过热危害分析与处理方法
- 高压开关壳体(罐体)制造车间厂房工艺设计
- 输灰系统的运行调整及异常分析
- 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防爆起重机的防爆技术与检验
- 基于滚动导靴―导轨接触模型的高速曳引电梯振动分析
- 浅析PBI材料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使用及维护
- 语文教学的“黑洞”之谜
-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 放下包袱,走出误区
-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 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旗帜
- 让学生学会感悟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
-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4
- 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
- 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
- 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 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问题(对话)
- 虚构,还是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