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记承天寺夜游》
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六)
■(六)《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至:到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六、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七、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八、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九、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十、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真高兴
- 家乡的美景
- 爱是什么
- 纸
- 家乡的变化
- 童年的笑声
- 写人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快乐元旦
- 明天更美好
- 家乡的变化
- 胜似亲人500字
- 探索实验
- 勤劳的蚂蚁
- 温暖的爱
- 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析特征、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 试论高职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培养
- 试论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的探析
- 试析技术本科教育的本土立场与实践取向
- 民主和等级:析技术概念的泛化与狭义化
- 简论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
- 关于独立院校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试析对法律高职职业化教育效果的考察
-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及其执行效度分析
- 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
- 关于高职生基本素质培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 关于意大利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改革的理念与成效分析
- 论强化情商培养 提升创新素质
- 试论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导向功能
- 情商教育:论大学生迈入社会走向成功的桥梁
- 《诗三首》通假字
- 归田园居(组诗)
- 《古诗十九首》之九《庭中有奇树》
- 短歌行(其二)
- 《诗三首》多义词辨析
- 《诗三首》教学设计
- 《诗三首》课文题解
- 《诗三首》词语解释
- 《诗三首》教学设计
-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
- 龟虽寿
- 《短歌行》教学设计
- 《诗三首》多音字辨析
- 《诗三首》译文
- 《诗三首》背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