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0年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10)

2010年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10)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21

2010年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10)

2009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10

主题阅读关键词:

直面灾害

(十)直面灾难

读•考题点将台

主题阐释

生命中总是缺陷与奇迹共存,绝望与希望同在。你的态度决定着你的命运。当你自暴自弃时,你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此时的你也许会选择轻生;当你坚

强奋进时,你的生命开始出现亮光。

感受着宁静清晨,欣赏着落日余晖,慨叹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体悟着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易逝——在这份静谧中,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忘记了先前的悲与喜。此时,我们愿变成一张白纸,纯洁无瑕。我们期望通过努力,让其铺满美丽图案。

金题回放

生命探测仪

孙 科 孙晋龙

①生命探测仪是一种探测生命迹象的仪器,是一种高科技救援设备。目前常见的有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和雷达生命探测仪。

②红外生命探测仪主要用于地震、爆炸等引起建筑物倒塌导致人员被困和埋在地下时,测定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它能经受住救援现场的恶劣条件,探测出被困者身体的热量,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处理后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从而帮助救援队员很快确定被困者的位置。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某公司开发研制了第一代用于军事领域的红外成像装置,称之为红外寻视系统。20世纪60年代早期,瑞典某公司增加了测温的功能,称之为红外热像仪。60年代中期,瑞典研制出第一套工业用的实时成像系统,后经改进,于1988年推出全功能热像仪,将温度的测量、修改、分析、图像采集、存储合于一体,仪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军用的侦察设备被转变成了救援仪器——红外生命探测仪。目前红外生命探测仪的技术比较成熟,价格也相对较低,良好的性价比促使它普遍装备于各国的抢险救援部门,应用广泛。随着图像转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红外生命探测仪在成像、定位等方面必然会有更大的提高。

⑤音频生命探测仪应用了音频声波(包括震动波)的基本原理,它采用先进高科技微电子处理器和灵敏的感测器,特殊的电子装置将非目标的噪音波及其他背景干扰波过滤,保证摄取最需要的生命目标信号,迅速找出被困者的位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研制,音频生命探测仪现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目前,世界上已有美国、英国、法国的消防救援人员,正在使用音频生命探测仪寻找被困的生命。由于音频生命探测仪是一种被动接收音频声波的仪器,因此,它也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受到现场噪音的影响,探测速度较慢等。

⑥雷达生命探测仪主要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制成的。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接收器不断接收反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算法处理。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A】一般每秒1到2次,因此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它可以【B】在30秒内侦测出一定范围内被困者的移动和呼吸,可以穿透障碍物(例如钢筋混凝土砖墙、积雪等)进行侦测。雷达生命探测仪是目前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器,它主动式的探测方式使其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噪音、现场地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电磁信号的连续发射机制更增加了它区域性侦测的功能。与红外、音频探测技术相比,雷达探测技术在未来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雷达生命探测仪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选文有改动)

1.在下面的段落序号间,用“/”为文章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命探测仪是探测明显生命特征的高科技仪器。

B.红外生命探测仪在成像、定位等方面还有改进余地。

C.音频生命探测仪可以迅速侦测出一定范围内被困者的移动和呼吸。

D.雷达生命探测仪不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是因其被动的探测方式。

3.本文在介绍雷达生命探测仪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文章第⑥段【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能作为依据吗?简述理由。

4.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我国救援队可能主要使用的是哪一种生命探测仪?请结合本文相关信息进行推测,并找出三条依据。

推测结果:

依据:

(2008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解题策略:

这是一篇典型的科技文,文后命制了4道试题,分别考查了考生结构分析、信息筛选、手法辨识、信息整合与提炼方面的语文能力。

第1题要求考生为文章划分层次,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综观全文可以知道,文章第①段概括介绍了三种生命探测仪,后面段落分别叙述了其各自的原理、特点及发展过程,属于典型的总分结构,因此文章应以第①段为界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2题要求考生从备选项中选取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其实质是考查考生提取并辨识信息的能力。这是科技类文章最为常见的一类题目。解答此类试题,同学们应先通读全文,然后从文中找到每个选项的相关信息点,再仔细辨别选项的表述是否与文章相关信息一致,从而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以本题为例,A项说生命探测仪是探测“明显生命特征”的,与文章表述显然不一致,可以排除。C项说音频生命探测仪可以“迅速”侦测出被困者,细读文章第⑤段末句“它也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受到现场噪音的影响,探测速度较慢等”,我们即可得知,C项内容有误,也应排除。D项说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探测方式是“被动”的,而原文第⑥段明确说道:“它(雷达生命探测仪)主动式的探测方式使其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噪音、现场地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D项也应排除。B项“红外生命探测仪在成像、定位等方面还有改进余地”这一表述与文章第④段“红外生命探测仪在成像、定位等方面必然会有更大的提高”这一表述是一致的,因此本题应选B项。

第3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的掌握,也是此类文章最常见的命题类型。“列数字”是最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让数字来说明问题,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解答本题,要注意所列数据与说明对象的关系。【A】处画线句“一般每秒1到2次”,说的是呼吸运动与其他运动的显著区别,介绍的是呼吸运动的特点,所以不能作为使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雷达生命探测仪的依据。【B】处画线句“在30秒内”突出了雷达生命探测仪侦测生命特征之快,因而可以作为依据。

第4题考查的是考生提取、整合信息与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依据”,其实质就是要求考生从文中提取与观点相一致的信息点。解答此类试题,同学们应先通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点,然后综合提炼,得出自己的推断。阅读本文之后,从红外线生命探测仪的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地震、爆炸等引起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困和埋在地下时)、良好的性价比、音频和雷达生命探测仪均未广泛使用等信息点即可推断出,我国使用的应是红外线生命探测仪。

参考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 2.B 3.【A】处不能作为依据。它是说明呼吸频率的,是介绍与雷达生命探测仪相关联的事物。【B】处是依据,它用“30秒”直接突出了说明对象雷达生命探测仪侦测的速度快。 4.推测结果:红外生命探测仪。依据:(1)红外生命探测仪主要用于地震等引起建筑物倒塌后人员被困时。(2)红外生命探测仪性价比高,普遍应用于各国救援部门。(3)目前,音频生命探测仪仅限于英、美、法国救援队使用。(4)雷达生命探测仪目前未广泛使用,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

错答探因:

解答第2题时,很多考生误选C为正确项。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很可能是被第⑤段“迅速找出被困者的位置”这一表述误导了。其实,本段末已经谈到了这一仪器的局限性是速度较慢,而且探测“被困者的移动和呼吸”是雷达生命探测仪的特点,因此C项并不准确。同学们应当注意,在筛选、辨识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前后信息的一致和信息表述的准确完整。

新题演练

这篇文章还可以这样来命题:

1.文中介绍了三种生命探测仪,为什么红外生命探测仪的应用最为广泛?

2.文章说雷达探测技术比红外、音频探测技术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请从文中找出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

新题演练参考答案:1.红外生命探测仪的技术比较成熟,价格也相对较低,性价比良好。2.(1)侦测速度较快;(2)可以穿透障碍物;(3)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噪音、现场地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4)电磁信号的连续发射机制更增强了它区域性侦测的功能。

读•能力提升间

阅读练兵一

震灾中的思考

钱理群

震灾中的幸存者,北川中学的高一学生贾国伟在他的日记里说:“世界变了,原来的一切都变了。”我们也都是幸存者,我们都有这样的“一切都变了”的感觉:世界变了,中国变了,我们彼此的关系变了,我们自己也变了,都要刮目相看了。在此之前,我们对世界、中国、中国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自己,都有过许多悲观的,甚至绝望的看法;现在,因为灾难,我们原来看不到的、忽略了的世界,中国,以及我们自己,人性中最美好的方面,突然呈现出来,我们开始目瞪口呆,继而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们应该感谢的,首先是受难者,是他们承受了这一切生命的苦难。正是他们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坚韧的生命力量,对生活的渴望,友爱与互助,奉献与牺牲,才激发、点燃了全民族,全人类,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同样具有的爱与力量。

这一次抗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国民性极其可贵的一面。这个民族有着一种难得的生命的坚韧力量。平时,看起来惰性很强,但凡有一条退路,就绝不思变革和前进,宁愿妥协,迁就,得过且过;可一旦到了危难时刻,就能突然爆发出一种自救的力量,即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者叫“绝路逢生”。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经历了一次次民族危亡,而又始终不亡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基本原因。

我们有没有可能打破这样的循环,能不能把这次灾难的“非常态”中爆发出来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变成一种稳固的社会与精神的“常态”?即如何将灾难转化为育人、治国的精神资源?

这次抗灾,最为响亮,最激动人心,也最具有凝聚力的口号,大概就是“人的生命重于一切”。这里,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生命至上”的理念,强调的是人生命价值的至高性与普世性。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将“敬畏和尊重生命”(也包括大自然的生命)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普适性的价值确立下来,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敬畏、关爱生命”的观念,它还包含着一个“生命相互依存”的“约定”,即:“每一个人的不幸都与我们有关,每一个地方的不公正都是对我们的羞辱,每次对别人苦难的冷漠都是我们为命运自挖的墓地。”这些天,很多人的精神境界仿佛经历了一次蜕变。在此之前,眼睛里只有周围的那个小世界,考虑的只是个人的发展、前途,所感觉的范围非常狭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鲁迅语)。这次地震,就一下子震出了一个“大世界”,突然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原来是和别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有无数的和自己一样年轻的生命需要自己去救助,自己的生命也只有在和更广大的生命相互依存中才能获得意义。也就是说,当你眼里只有自己时,这世界很小很小;当你眼里有了别人,你自己的生命境界就很大很大了。

在这次救灾中,最引人注目,最让人感动的,一是民间的力量,一是青年一代的力量。冲锋陷阵在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主力就是“80后”“90后”的这一代青年。我注意到,香港的媒体、外国的媒体都在赞扬中国的年轻一代,说他们绝不是“自私的一代”,而是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一代。

我曾经送给年轻人八个字:“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现在,我又要加上六个字:仁爱,宽容,责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总是在瞬间成长的。你们这一代就在汶川救灾这一瞬间成长了。你们成长了,我们就放心了。但我们还要一起努力!

(选自《羊城晚报》2008年5月31日)

基础层级演练:

1.引用文中语句,阐释贾国伟日记中“世界变了,原来的一切都变了”的内涵。

发展层级演练:

2.第四段中“我们有没有可能打破这样的循环,能不能把这次灾难的‘非常态’中爆发出来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变成一种稳固的社会与精神的‘常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3.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当你眼里只有自己时,这世界很小很小;当你眼里有了别人,你自己的生命境界就很大很大了。

4.作者曾送给年轻人“独立,自由,批判,创造”八个字,后来又加了“仁爱,宽容,责任”六个字,前面八个字跟后面六个字表意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写作拓展延伸:

5.“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海外华侨,不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个个心系祖国,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与事。李嘉诚慷慨解囊,令人感动。他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金钱和权力,而置人类高尚情操于不顾的话,那么,一切进步及财富创造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请以“情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

阅读练兵二

看不见的盛宴

编译/刘宇婷

摄影家约翰•达戴尔有着令人注目的英俊脸庞和一头浓密的黑发。他的眼睛眯缝着,透过瓶底厚的眼镜,微侧着头,身体前倾,试图捕捉到我支离破碎的轮廓,而我就坐在他对面3英尺的地方。约翰的房间摆满了铜质古董,特大号的照相机,以及他令人过目难忘的摄影作品——蓝色调的画面,幽灵般的树木和梦一般的空间里的情侣……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如此美妙的照片是他借助仅存的微乎其微的视力创造出来的!“在事业刚刚起步时就丧失了视力,对我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此,”约翰开口道,“我多想看到天空,看到我的手和脸,看到我妈妈。当视力一天不如一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一点点消失……”

10年前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几乎夺走了约翰全部的视力,他只能透过左眼一条月牙儿形的窄缝接触这个世界的光明,可视度不足正常的20%,命运向他无情地宣告:他的艺术生涯结束了。“该是我证明病魔不一定能结束我创作生命的时候了,”约翰笑言,“到了成为全球第一位盲人摄影家的时候了。从那以后,我举办了38场国际个展,而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诞生。”

约翰实现其信念的飞跃绝非易事,他向我坦露了艰难的历程。“起初,我觉得一切都不是真的,这种不幸不可能发生在我这样的天之骄子身上。然而,它就这样发生着,而且快得不容喘息。”

身陷螺旋式下跌中的约翰意识到,他的存活,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取决于他能否继续进行艺术创作。

一天傍晚,在他纽约北部的农场上,约翰自从失明后第一次拿起相机,接下来发生的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我走进牧场,试图拍张照片。我使用放大镜费力地调节焦距、背景和曝光表,”约翰对我说,“我总是绊在三脚架上,越来越气馁。每次我刚要调好,太阳就移走了,我不得不从头来过。”“就在我快要疯掉的时候,我终于把每样东西都调好了——简直堪称完美——然而,就在那一瞬间,我还没有来得及按下快门,太阳落山了!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黑暗,”约翰说,“那一刻,我也彻底崩溃了。”“发生了什么?”我问。“我扑倒在地,头脑一片空白。就那么摔下去,把脸埋进尘土,像野兽一样号哭起来。我哭得死去活来,责问苍天为什么这样对我?我完全失去了控制。”

这段回忆令约翰战栗。他坦承:“幸亏我的朋友走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感谢上帝我并不孤单!他把我抱回房里,放到沙发上,然后将我像孩子般搂在怀里。我倒在他大腿上痛哭流涕,直到体内再也没有一滴泪水,朋友完全没有阻止我。最后,我让他取来相机。我重新枕到他膝上,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是那么美,就像圣母怜子图。我为它起名叫‘人类的起源’。”

这幅震撼人心的照片在约翰•达戴尔的早期作品中并非经典,却在一次个展中占据了中心位置。正是这次个展使他从商业摄影爱好者一跃成为世界级艺术大师。

在混沌中创造,在丑陋年代里执著求美——这成为这个卓越男人重获心灵健康的入场券。“如果没有包容的接纳,生存就不具有任何意义,”他解释说,“这就是荒谬之处。你必须接受错误的事情并承认它,使它变得对你有意义。如果你想掩饰或否定,你就会被它无情地吞噬。如果你总纠缠于为什么会这样,你将彻底错过仍然拥有的美好时光。”“一旦我们深入地体验生活,改变的机会真的是一发而不可收。它就像核能量,只要你能运用得当。一旦穿过火焰就必定被熔化——要么走出来熔炼成金,要么葬身火海。”

对今天的约翰来说,思想的升华甚至比视力更为珍贵,他说:“光明来自内心,眼力和视力并非一码事。有时候我想如果上帝下凡答应我重见光明,但必须忘记我已经领悟的一切,我不会同意。”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3期)

基础层级演练:

1.请说说文章题目中“盛宴”的含义。

2.约翰说“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诞生”,请你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发展层级演练:

3.为什么说,“思想的升华甚至比视力更为珍贵”?

4.作为一位盲人摄影家,约翰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仔细品读倒数第三段,请你也用“如果……就……”写一个富含哲理的句子。

写作拓展延伸:

6.请以“思想的花儿”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

《震灾中的思考》:1.在此之前,我们对世界,中国,中国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都有过悲观的,甚至绝望的看法;现在,因为灾难,我们原来看不到的、忽略了的世界,中国,以及我们自己人性中最美好的方面,突然呈现出来,我们开始目瞪口呆,继而被深深地感动。 2.作者期望人们在这次大地震发生后所表现出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能成为一种稳固而长久的国人精神。 3.心中只有自我的天地是狭小的,胸怀天下、心中有他人的境界才是博大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4.前者侧重于思维品质,后者侧重于道德品质。 5.略。《看不见的盛宴》:1.指约翰在摄影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或是他丰硕的艺术成果)。 2.说明他不满足于现有的艺术成就,追求更高的艺术目标。(或:说明他对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很有信心,期待着更好的作品。) 3.唯有对人生、对挫折、对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战胜视力的缺陷,成为摄影大师。4.高远深邃的思想认识,对信念的执著追求,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锲而不舍的忘我努力,是约翰成功的根本原因。5.示例略。表述得体流畅,富含一定哲理即可。 6.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一只小百灵
我家的小妹
隔壁的张老头嘻
偶然相遇
我的唠叨老妈
怀念外婆
反“暴”的我们
最邋遢的人
“宝贝儿”
假如我成了坏孩子
我家=KTV
我的妈妈
她是谁?天使?恶魔?
走近大洋商魂――走近大洋商魂
我国企业应对新出口退税政策变革的策略(1)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1)论文
我国进口反倾销存在的问题探析(1)论文
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成因与对策分析(1)论文
浅论比较优势理论(1)论文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1)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1)论文
浅谈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关系(1)论文
金融危机中看中国对外贸易探讨(1)论文
浅谈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战略思考(1)论文
国际投资的贸易效应(1)论文
浅谈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论文
浅析我国企业反倾销的应诉策略(1)论文
浅析影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1)论文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1)论文
《邓稼先》
《理想》教学设计5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3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2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7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1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2
《童趣》教学设计10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4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5
《童趣》教学设计7
《理想》教学设计6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0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