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精选(7)
七.(09北京怀柔)(9分 )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选自《作家报》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0.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那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3分)
答:
21.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
19.答案: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20.答案: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目的两个角度论证的。三段内容是递进关系。评分:两个角度各1分,知道三段是递进关系1分。 21.答案: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的观点,然后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最后举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因童年受到良好的传统读书教育而一生勤奋读书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评分:三个层次各1分,语言表述流畅有条理1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汪一挑’的疯狂馄饨
- 严厉的亲情
- 我的爸爸
- 毛泽东
- 一个让我佩服的人
- 真无聊
- 我的同学
- 我校的老师象水果
- 我
- 家有“皮蛋”
- 疯侠朋友
- 拾金不昧的小学生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妈妈的唠叨
- 妈吗眼里的“花“
- 研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适度保护策略(1)论文
-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探析我国服务贸易(1)论文
-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英语引申比较教学法探析
- 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论文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
- 小学英语课魅力解码
- 让学生走上学习的舞台
-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研究长期发展目标的对外贸易策略(1)论文
- 小议中学英语学科教案的编写
- 高中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成功对策
- 探析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路径选择(1)论文
- 谈新贸易壁垒及其对应措施(1)论文
-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3
- 《故乡》教学设计9
- 《故乡》教学设计7
- 《词五首 望江南 江城子 渔家傲 破阵子 武陵春》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4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3
- 《隆中对》教学设计1
- 《智取生辰纲》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6
- 《故乡》教学设计1
- 《故乡》教学设计2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