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5)
二十五、(09湖北襄樊)(一)阅读古诗《望岳》,完成10-11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1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10.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2分)
11.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
(二)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12-16题。(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1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12.(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 (2分) 13.C (2分) 14.(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分。“卒”“众人”“受于人”“不至”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处扣0.5分)15.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分。每空1分) 16.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反思《边城》
- 魂牵《红楼梦》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 唯一改变不了的
- 一群往自己的理想奔跑的热血男儿
- 逍遥之境
- 读《暖情》有感
- 《上帝与你同在》有感
- 季节的忧伤——读安妮的《素年锦时》
- 许三多的路
- 生活在别处
- 文学名著读后感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 在场的缺席
-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弘扬
- 英美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
- 在参与式教学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
- 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 社会学视角下探讨鲍曼对大屠杀的现代性反思
- 国外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 李宗闵研究综述
-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 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
- 浅谈科尔沁蒙古族萨满教的基本特征
- 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研究
- 从现代角度浅析三湾改编
- 浅谈新时期民营企业党建“123456”工作法
- 浅谈财富的尺度
- 4*加了一句话 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语第一册《菜园里》 教案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 教案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十一册《学会合作》第3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操场上》 教案教学设计
- 中彩那天 教案教学设计
-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
- 颐和园 教案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
- 《成功的一件事》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转贴) 教案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2 教案教学设计
- 12 看雪 教案教学设计
-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