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6
2010年中考文言文四大应对技巧
在中考的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的考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板块 。在知识点方面,考查内容主要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对文章整体内容或对人物的把握等。即便从2009年中考的分值设置来看,文言文考查已向能力方面倾斜,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紧紧抓住基础,利用课堂,利用教材,培养能力,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加强。此外,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既有课内也有课外。课内外文言文均有对字词意义的考查,而课外的字词又是课内字词的迁移,学生也只有牢牢掌握课内才能准确地迁移到课外,手里有了金刚钻,才能去做瓷器活。因此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应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注重课内字词的积累
初中阶段的课内文言文没有生涩难懂的文章,大部分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一般采用组词、换词的方式,学生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因此掌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就成了重点和难点,其中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从中考走向看,2009年之前,课内的字词意义的考查侧重于一词多义、虚词的考查。从2009年中考开始,考查到重点实词,解词语一题考查的是通假字,所以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整理和积累的好习惯,准备专门的记录笔记:要注重平常的整理和积累,而不要等到中考复习时再一点点去整理,那样时间也不允许。
例如,《核舟记》中的“高可二黍许”;《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这四篇文章中的“许”,意思各不相同。学生就应该把它们整理在一起,一点点积累下来,不断填补,到中考复习时必然省下来很多力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冲刺阶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取舍,筛选重点词来复习。而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也不外乎课内的重点词和常见词的迁移。“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要做好课内的功夫,课外自然水到渠成。
翻译需把握特殊句式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还有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贯。
从近几年中考看,翻译句子往往考查特殊句式,所以除了用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外,学习中要格外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中考虽不考查古汉语特殊句式的专业术语,但要学会灵活运用,所以对老师强调的重点特殊句式也要经常整理记录,经常复习,把握规律,才能学以致用。
通过阅读来理解、记忆
近几年,特别从2009年中考来看,简答题只在课外文言文中考查,但是没有根基不会平地起高楼,平时课内的文章就不解意,到做课外时必然不会分析,所以平时对课内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重视,是备考的第一步。
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中间除了理解字词得以疏通外,“读”也是很好的方法,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如果能熟读,内容就更容易把握。也好尽快地在读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从中筛选到题目要找的信息。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读可以培养语感,然后熟练断句,断句正确,意思才能理解。
灵活多练,巩固积累
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适当的练习却非常必要。通过练习既可以巩固积累,又能寻找规律,归纳方法,达到灵活阅读、解决问题的目的。
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多考查的是人物传记(从2007年的屈原,2008年的韩愈,到2009年的墨子)。所以,学生在练习时最好可以分门别类积累材料,如记叙类,传记类,议论类等,在分门别类的同时寻找规律,进行归纳积累。如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有哪些,表达故事说明的道理的词语有哪些,分析人物在文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通过他的言语行动来把握性格特点,再选用你所积累的合适词语。
语文试题虽然变化多端,但只要细心挖掘,还是大有规律可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阳光洒向高三
- 永远的朋友
- 性格脾气
- 青春
- 历史人物
- 有梦才有远方
- 诚信
- 团结的力量
- 谈“吃”
- 勇者不弃
- 民族之魂
- 追求并幸福着
- 梦想
- 活着意味承担
- 我的时尚观
- 我院药物临床试验不良事件监测的方案设计质量调查
- 网络剧为什么这么红
- 护理流程管理在开放式精神病区中的应用
- 辅助疗法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开胸前后超声引导胸椎旁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
- 中医药进行医药分业的适切性
- 金樱子鞣质提取率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取条件优化
- 院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质控现状分析
- 海南产红树植物老鼠{中2―苯并唑啉酮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 人工气道气囊最佳压力水平的临床研究
- 以临床路径管理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
- 气相质谱联用法测定东北山樱桃果酒的香气成分
- CT仿真内镜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 北京农村地区全科医生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胃铋镁对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上)
- 把文学梦托付给学生
- 让学生拥有真正的阅读选择权
- 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及其特征
-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及主体性(二)
- 语文教材研究的又一种新视角
- 从《答李翊书》中看韩愈的为文之道
- 新课程应更重视学法指导
-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 古代经典需要再发现和新认识
- 韩军:关于“新语文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
- 从小学公民课本的设计看教育理念
- 尊重与鼓励——作文批改应遵循的一个原则
- 教师写不好不是最可怕的
- 用成败归因理论指导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