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6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均开始尝试考一点课外的文言文选段。上海则在2003年开始,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言语段阅读试题,这一考试内容今后仍将延续下去,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

分析近三年上海语文中考结果,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每年的得分情况在当年试卷各部分中总处在底部位置,得分率始终徘徊在60%左右。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初三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制约了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

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多半是一些大家熟知的寓言和成语故事等。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的“郑人逃暑”选自南北朝前秦苻郎的随笔集《苻子》,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寓言故事。故事告诫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是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不能一成不变的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否则会碰壁受害的。读懂这篇短文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中的一些实词,如“逃、流、徙、从、席、患、濡、去、是、昼、夕”等。仔细分析试题,可以发现命题老师也正是围绕着这些实词在做文章:第7题(试卷题号,下同)解释加点的词语,命题者选择了“徙”、“去”两个实词要求解释它们各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第8题解释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关键在理解“是、昼、夕”等词在句中的含义;至于第9、10题的答案,则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上,其前提也同样是对文本字词含义的准确把握。

由此可见积累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它是初三学生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中考课外文言文得分率的关键所在。中考之所以特别强调实词的积累,是因为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如果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甚至闹出笑话来。如,第7题的“去”是“离开”的意思,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中的“去”(前往或表动作趋向)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同学们平时学习课内文言诗文时要注意养成文言文实词积累的习惯,特别是出现频率高的文言文实词,一定要下功夫弄清楚所包括的义项,并记住不同义项在课文中出现过的典型例句。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150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综合上海目前正在使用的三套教材,笔者觉得下列实词值得大家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岸、卑、比、鄙、兵、病、薄、踣、步、察、尝、朝、彻、乘、驰、从、错、达、旦、当、道、得、定、毒、恶、伐、犯、方、菲、奉、负、赋、覆、更、故、顾、固、观、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以上实词未必都会成为中考加点词解释的命题范围,但却都是教材中反复出现,并在课外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实词,要想真正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这些实词是必不可少的。

同学们在学习以上文言实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重视对字词基本含义的了解和积累。任何一个字词都有它的本义与引申义,文言文学习应重视常见实词的本义及主要引申义的认读,如2005年中考试题中的“全”、“徙”、“去”,它们的释义分别为“完整”、“移动”、“离开”,是这三个常用实词的本义或主要引申义,积累这一类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迁移能力,这是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妨参考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初中文言读本》,该书每篇短文后所附的“小辞典”很好地阐释了常见实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文言字词的认读中,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比如,在古汉语中,有一种我们称之为“通假字”的现象,即古人用此字来代彼字,通假字的读音和词义,一般都同于假借的字,例如“卧右膝,诎右臂支船”中的“诎”同“屈”,解释为“弯曲”;又比如,古汉语一般为单音节词,即一个汉字为一个词,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学习文言文时,要特别重视这一语言特征,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句中的“妻子”是一个并列词组,即“妻”和“子”的并称,不同于现在仅是一个词,指“男子的配偶”。这类词组在教材中还有“祖父”、“卑鄙”、“感激”、“交通”、“平方”、“痛恨”、“无论”、“牺牲”等。

积累常用实词,要特别留心课本注释。一般情况下,中考命题组不是由研究古典文学或古代汉语的专家们组成的,因而在命题时他们往往会从课本的注释里挖掘命题素材,这样比较稳妥,不至于出现分歧和争议。因此,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课本注释,在使用其他资料复习备考时一定要与课文注释相结合,如有分歧,也应尽量采用课文注释的说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禹,请留步
一阵小雨
月夜遐思
理想的家
仰望属于我们的天空
只是寂寞
萌动的青春
量身定做自己的幸福
封存的记忆
山顶的守候
他的精神感动了我.
难忘的经历
站在教室的门口
降珠仙子
生活需要梦
本土美妆专业线“零广告”背后的思考
女性生殖大讲堂
娱乐新闻 在巴黎时装周
负能量 牛鬼蛇神主宰世界
叔叔我们不约也得约
沈星不爱鲜肉爱大叔
点面结合:赢得美容院区域竞争
2015最具潜力青春男偶TOP10
她们40她们还是女神
销售高端产品,成就一流名店
美业职场解码探析美容导师的职场发展之路
正能量拯救人类温暖治愈
孙劲松把海容打造成优秀服务品牌
破解 民国戏成杰克苏重灾区之谜
五条人 从道山靓仔到广东姑娘,我们一直都爱讲故事
《故都的秋》的意境探赏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下)
“五壮士”悄然退出语文教材及引发的争论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
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与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一个令教师自豪与羞愧的名字
新课改:深刻的教育资源配置变革
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
坦言的魅力与“故弄玄虚”的效果
让学生进入角色
说课的研究
成人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人奶”培养人性,而不是用“狼奶”培养狼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