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1
理想的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
1
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对结尾句有什么理解?(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
4、理想的风筝
课上:跳跃旋转 关爱学生 生命顽强
刘老师
课下:放飞风筝 追赶风筝 热爱生活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朋友
- 记忆中的老王
- 八只手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我的妈妈
- 难忘的老师
- 当班长的滋味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好朋友
- 永远的大树
- 会“变脸”的爸爸
- 我的父亲
- 我们这群女孩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老师,您真好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漫谈肖像漫画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相约博物馆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屈原的一生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雨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