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动脑筋 教案教学设计

动脑筋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0

动脑筋 教案教学设计

六、动脑筋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单元两篇主体课文《称象》《壶盖为什么会动》的学习,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和瓦特,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而且要勤动手。 

2. 会读曹、官、堵、议、杆、称等22个生字和会写称、官、员、议等17个生字。学会组词,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5. 学会看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学会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 

教学准备 

一头玩具小象、一台天平称、一个玻璃器皿、一条塑料小船 

教学时间 六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称象》 

一、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可以称一称。)教师板书“称”。谁听过称象的故事?怎么称?结果怎样呢?请带着问题学习第6课。 

(二)初步阅读,领略课文内容。 

1.大家小声读,标出自然段序号。(5个自然段。) 

2.指五名同学读全文。大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了一个曹冲出主意称大象的故事。) 

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这个故事的呢?下面我们细学课文,理解内容。 

(三)细学课文,分析内容。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第几段写这个内容?(故事发生在古时候,课文第1自然段写这个内容。) 

(2)请一个同学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带着儿子和大官们来看象。) 

(3)看书中插图。 

从哪里看出是古时候?谁是曹操?周围都有谁?(略) 

大象是什么样的?官员们怎么看?曹操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官员们说出了什么办法?我们学习2、3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大家默读这两段。 

用“——”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大象是什么样的?这里说大象的什么像堵墙?为什么这么比喻?腿像四根柱子又说明什么?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里说大象的身子像堵墙。因为大象的身子又高又大,所以这么比喻。腿像四根柱子,进一步说明大象身体重。用具体的事物做比喻进一步说明大象的高和大。) 
(3)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 

(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到底”这个词。) 

到底:究竟。 

两句话哪句话写得好?怎么好? 

第二句话增加“到底”一词,加强了语意和语气,把官员们那种急切的心情描写出来了。 

(4)指导朗读。 

读描写大象的句子,应该把大象高而大的意思强调出来。读官员们议论,应该读出大家急切的心情。 

试读,指名读。 

(5)当曹操提出“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的问题后,官员们想出几种办法? 

先分小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两种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板书。官员:造大秤、宰大象 

曹操听了怎样? 

指名读这两句话。 

问:这两句话一样吗?(不一样,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一个“直”。)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多一个“直”程度不一样,语意更重了。 

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曹操非常不赞成他们的办法。) 

(6)分角色读第3段。 

3.学习第4、5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第4、5自然段。 

思考:①谁想出一个好办法?这个办法是什么? 

②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几步?哪几步? 

(2)指名读第4段,回答问题。 

①曹冲想出一个称象的办法。(略) 

②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第一,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第二,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称船上的石头;第四,把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板书: 

曹冲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 船沉到线 

称出石重 大象重量 

(3)用教具做演示,让学生动手做。 

(4)同桌互相练说称象步骤,然后单人说。 

(5)指名读第5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确实、真的。 

课文中为什么用“果然”一词? 

(强调说明曹冲的办法与实际相符合。) 

当时曹冲的年龄有多大?(七岁) 

比较的方法同上。 

“才”是只有或仅仅的意思,进一步说明曹冲年纪小。 

(6)曹冲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大象;最主要的是他平时就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曹冲这么小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 

曹冲——爱动脑 

4.有语气朗读全文,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问:曹冲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二)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意思,组成词语。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词义。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 

(2)指导读字音。 

曹:平舌音,读c2o,不要读翘舌音。 

线:三拼音,读xi4n,不要去掉介音“i”。 

2.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可以不按顺序,自己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 

称:“你”和“称”区别。 

曹:笔顺是 ,共 11画。 

论:右旁的笔顺是 。 

块:和“快”字形字义区别,不要用错。 

线:左边是绞丝旁,右边的写法跟“盏”的上半部相同,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一点。 

止:跟“齿”的上半部写法相同。 

笔顺是 。 

然:注意左上角不要写成“夕”,右上是“犬”不是“大”。 

量:多音字。(li4ng、li2ng) 

4.重点解释词义。 

议论:表明意见的言论。 

止:停住不动。 

重量:分量。 

5.组词: 

称(简称)(别称)(名称)(自称) 

议(提议)(建议)(会议)(议定) 

论(讨论)(评论)(理论)(言论) 

秤(秤杆)(秤盘)(秤星) 

砍(砍柴)(砍刀)(砍伐) 

块(土块)(块茎)(块头) 

沉(下沉)(沉重)(沉思)(沉着) 

线(棉线)(电线)(毛线)(直线) 

止(止住)(止步)(止血)(制止) 

然(突然)(忽然)(然后)(然而) 

量(气量)(胆量)(分量)(量词) 

(四)巩固练习。 

把下面的偏旁和独体字组成4个合体字,写下来。 

禾 讠 石 旦 尔 义 欠 里 

( )( )( )( )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 

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先按小组练习,然后再选出朗读好的小组在全班表演。 

(二)同桌互讲称象的故事,指名在全班讲。 

(三)师问: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重量?先由同学说,然后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的内容。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四)字词练习。 

1.读词语。 

(1)读词语。 

称象 曹操 议论 砍树 石块 

下沉 画线 止住 果然 重量 

(2)订正出现读错的地方。 

(3)听写。 

2.看拼音写词语。 

(1)读准音节。 

(2)写出对应的词语。 

(3)给下面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决( )________ 吹( )________ 

钱( )________ 你( )________ 

钟( )________ 评( )________ 

部首不同,寓义不同;弄清不同的意义,才能分别组好词。 

3.比一比,组词语。 

沿( ) 称( ) 砍( ) 

沉( ) 秤( ) 欢( ) 

形近字比较要找出不同的偏旁,某一偏旁不同,含义也就不同,区分清楚就能组好词。 

4.按不同读音,给下面的字组词。 

多音多义,据词定音,据音义组词。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2)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3)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要做好这一题,必须熟读课文。 

6.读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1)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听了直摇头。 

________________ 

(3)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________________ 

弄清带点词在句中的作用,模仿原句造出新句。 

(五)布置作业。 

做课堂练习。 

抄写词语。 








第四课时 

学习《壶盖为什么会动》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盖为什么会动》,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己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次. 

3.分小组检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三、再读课文,讨论: 

1、 这个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人?(学生自由回答 

2、 (简介瓦特) 

3、 你注意过壶盖的跳动吗?(如果没有,回家后观察一下,用“果然”造句,并写下来。) 

4、 从瓦特的故事里,你受到什么启发? 

1)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讨论。 

2) 指名回答。 

5、教师总结。 

四、课文拓展 

1、 生活中,你有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事吗?和你最好的伙伴交流。 

2、 上台说说。 

五、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认读词语:瓦特 翻滚 火炉 壶盖 啪啪 观察 能够 

产生 吸取 蒸汽机 

2. 抽读生字卡: 瓦 母 炉 被 够 产 吸 取 蒸,组词。 

二、练写“炉 被 够 吸 取”五个字 

1.观察字形结构,说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以及组成部分。 

2.讨论这五个字的笔顺,指名说,书空练。 

3.观察字的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互相说说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4.在生字本上自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写“蒸”字 

1.观察字形结构,说出“蒸”字的偏旁部首以及组成部分。 

2.说说:“蒸”字的两个部分,该写在田字格的哪个位置比较好看? 

3.自由练写,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书写匀称。 

四、练写“瓦 母 产”三个字 

1. 想一想每个字的笔顺,指名说。 

2. 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每个字难点的书写。 

3.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自由练写,巡视指导。 

五、快速记忆听写比赛 

1.词语:瓦特 翻滚 火炉 壶盖 啪啪 观察 能够 产生 吸取 蒸汽机 

2.三分钟时间内自由书写、记忆 

3.听写,指名二生板演 

4.集体批改板演,同桌互评;对全部正确的学生提出表扬。 

六、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 

一、 写一写,比一比加点的字。 

1、课件出示:水蒸气 问题 大象 奇怪 水汽 提问 好像 经过 

2、 读一读,仔细观察生字字形,比一比每组有什么不同之处。 

3、 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4、 用形近字组词。 

二、 读一读,体会句子的语气。 

1、 课件出示:三组句子 

2、 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语气。 

3、 同桌之间相互的读一读,说一说每组句子的每一句话用什么语气读会比较好? 

4、 全班交流。 

5、 教师小结。 

三、 自读《比画风》。 

1、 出示自学提纲: 

1) 是哪些小动物《比画风》? 

2) 它们是怎样《比画风》的? 

3) 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画的风? 

4) 你自己还有什么办法画风? 

2、 自读课文三分钟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提纲中的问题提示。 

3、 逐题汇报,全班评议。 

4、 拿出笔用你的办法画风。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与人为善,灵魂的彼岸
年轻·永恒
白纸+画笔=人生
写给生命
电子眼的诉说
无忧则殆,携忧而升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忘忧草到底忘记了什么
化冰为水
寂寞的海子
放弃也是一种美
放弃
感谢逆境
永不言弃
充满活力的岁月
中职数学中指数函数的有效教学探讨
父母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宜昌城区初中生孝认知研究
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上好大一新生的第一次英语课
试论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论新课改下数学教师的角色转换
高中古诗词鉴赏浅谈
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试分析舞蹈教学中的学生适应性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愉快教学实践
浅析中职数学教育的“职业化”
对反思实践型教师的认识
论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快乐作文《龟兔比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 教案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纸的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 教案教学设计
9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我长大了做什么 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天 教案教学设计
数字歌 教案教学设计
青蛙看海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教案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 教案教学设计
借生日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