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四下西湖的绿 教案教学设计
4*西湖的“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 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积累喜欢的词句,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课文的语言传神尽意,富有表现力,却极为简约,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总体把握,2~4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多少人赞叹她,歌咏她,为她梳妆,为她打扮。当年,白居易修筑了白堤,留下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苏东坡修筑了苏堤,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六十年代初,正当新生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北京女作家宗璞又来到了西子湖畔,流连忘返,冲破深厚的西湖文化积淀,另辟蹊径,留下脍炙人口的游记《西湖的绿》。
二、朗读体会:
1.齐读第
1、5自然段,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
2、
3、4自然段。
2.引导思考,而后讨论明确:
A 以什么为线索?
B 游览了哪些地方?
3.赏析第2~4自然段:
(1) 自己选读第
2、
3、4自然段。
(2) 每个自然段各着重描写了西湖的哪一处的“绿”?
灵隐山的“绿”:逼人的气势。
道旁的“绿”:苍翠欲滴
飞来峰上的“绿”:发黑 发蓝
4.赏析第5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想,勾画表现景物的词语和描写“绿”的词语。
扑眼而来峰下小径 布满 绿到……
冷泉亭 遍体生凉
亭旁 碧澄澄 飞珠滚玉
(2)一个“扑”字,道出了西湖之绿的逼人气势,真乃绿满西湖,绿满游人心灵深处。
(3)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而后遐想片刻,齐声朗读。
第3句,总写灵隐之绿逼人的气势;第4~8句,具体写灵隐深浓逼人的绿;
(4)第
1、2 句呢、是单写灵隐之绿吗?不,是总写游湖,领略了一个“绿”字,是第二部分的总领。
(5)过渡提示:灵隐之绿,深浓,气势逼人,那么苏堤之绿呢?
第1句,总写西湖之绿各有不同的意趣。
第2句,概括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绿的意趣。
“幽”,幽深,千回百折,曲径通幽,颇具水帘洞、瑶琳仙境之神韵;“野”,浪漫奔放,无拘无束,是奔驰草原的野马,是疯疯巅巅的村姑,随心所欲,令人神思飞扬!
“闲”,悠闲,是林中泉水,叮叮咚咚,是漫步湖边绿草地的淑女,信步所至,如行云流水。
哪苏堤之绿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漫步 烟、微雨
走着走着 莽莽苍苍
绿茸茸、绿荫荫 (色彩)
耕牛、牧人、树木、云霞 (形状)
走近看时 青苔 青绿山水画 (布局)
坚忍不拔 (印象)
教师点拨:烟雨迷蒙,绿意悠悠,“如在画中”,是披着轻纱的少女,还是香烟缭绕的仙姑?令人心动,令人回味,真是意趣盎然!这段,写出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指名朗诵,点评。
(6)过渡提示:灵隐之绿,深浓逼人;苏堤之绿,意趣盎然;哪花港之绿呢?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这“绿”,是什么绿?(满池的新荷之绿)
找一个比喻句,概括其特点:这是生命的颜色。(《最后一片绿叶》:有位垂危的病人,天天望着窗前秋风中的一片树叶,心想如果这片叶子经冬不凋,那么他就会重燃生命的火焰;这片树叶凋零了,一位画家,一到夜幕降临,就上树画、染一片树叶;春天来了,病人康复了,画家却死了。这满池的新荷,真是“生命的颜色”吗?)
请男同学用深沉、用激情,讴歌生命的伟力!
5.课堂练习:
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开头、结尾、特点。
一、导入新课:
生字注音、书写。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伟力!缘何有此幸遇,有此发现呢?
二、欣赏开头:
1.指名女同学朗读。
2.第
1、 2句,交代游湖的原因和时间。“第四次”,“九年四度游西湖”说明了什么?(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美景百赏不厌,每次欣赏,都会有新的发现。)
3.这次一游西湖,作者幸运吗?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
(满湖烟雨,栀子香弥漫:六月西湖烟雨迷蒙、栀子飘香的特有风光。
“没有……,没有……,没有……”,似是“不幸”,实乃大幸:两千年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大胜事;一千年前,杜甫烟雨中来到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岂不快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风光四季如画,能在迷蒙的烟雨中、在清幽的栀子香中,遐想西湖美景,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美事吗?
面对这一派特有的风光,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东坡以为雨中西湖怎样?(“奇”)“奇”在哪里呢?“仔细观赏领略”才是,这样就开启了下文。
三、欣赏结尾:
简要说说,从哪个角度道出雨中西湖之奇的?
西湖,真令人流连忘返!但千里送友总有一别,迷醉山水总有一回,作者是怎样结束这次游览的呢?
游时,烟雨迷蒙;游罢,已是晴光熹微。见到了怎样的美景?能借用苏东坡的诗句来描绘吗?(山色空蒙雨方好,水光潋滟晴亦奇)
归途,发生了一件什么趣事?“一摸”、“欢蹦乱跳“,绘出了无限情趣。西湖醋鱼,名闻遐迩,能美味一番吗?
上岸回眺,“ 。”“真是个神奇的湖!”
难怪,九年四度来到西湖,,以后也许会有五度、六度……
四、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不愧为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西湖之绿,足以显现河山之秀美、河山之多姿!本文就是通过描写西湖之绿,赞美 。
五、布置作业:
游览某一景点,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游记。
教学后记: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英雄没有概念——读《老人与海》
- 读《玫瑰树根》有感
- 读《红楼梦》有感
- 走过忧伤
- 读《人穷心不穷》有感
- 我平庸,我快乐
- 读后感
- 读《茶花女》有感
- 读《妈妈走了》有感
- 韦小宝战法
- 《沉沦》读后感
- 读马加爵遗言有感
- 追求,追求
- 考试夜读后感
- 多部门参与开展的新生儿保健项目宣教表的设计与应用
- 早期肺癌的7个信号
- 食物的记忆
- 优质服务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
- 闺蜜几宗最
- 宝宝不宜用热水洗脚
- 法兰西9日蜜月传奇
- 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实验诊断教学特色
- 健康快报 2014年3期
- 甜蜜巧克力
- 中药与零食
- 诉爱内衣 2014年2期
- 普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 供应室去污区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
- 中年夫妻 2013年6期
- “我眼中的武则天”辩论课教学设计
- 我这样启蒙孩子的灵感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我的自白书 教案教学设计
- 《声声慢》课堂实录
- 《小鸟与牵牛花》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李吉林教学设计——《数星星的孩子》
- 张祖庆《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实录
-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 有些课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 听读欣赏 爸爸的相册 教案教学设计
- 在比较中感受《故都的秋》
- 小记者行动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