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0
称象(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6、称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及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3、4自然段
三、课前准备:
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质疑。
2、深入研究课文
(1)这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体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
3、4自然段,思考:谁提出了称象的方法?
(3)听了官员们和曹冲的建议后,曹操有什么表现?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曹操听了直摇头。
②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4)认真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①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各是什么?
②为什么曹操听后会有完全不同的态度?
(5)演示称象的过程。
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a、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b、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c、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①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②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③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④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或者用其他方法做实验,好吗?
(6)朗读体验。
(7)你能画画实验的经过吗?(要求能简单画出称象的经过)
看着自己的画尝试复述:抓住关联词语“先、再、然后”
(8)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3、思维拓展
曹冲称象的道理这些官员懂吗?你能改变一下他的办法吗?
小结:曹冲只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看来我们学到的
知识要灵活应用,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这里7岁的曹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想想填入词语的用法,再读好这两句话。
课堂作业第6题——曹冲确实是聪慧过人,那年他才7岁。
5、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中的其他题目。
(2)给小朋友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6、称象
先 再 然 后
↓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场雪
- 参观相如广场
- my school(我的学校)
- 梦中的母校
- 第一场雪
- 美丽的校园
- 美丽的观海长廊
- 二十年后的故乡
- 雪花
- 我心中的那条龙
- 雷雨
- 春天
- 春
- 美丽的大海
- 寸金桥
- 父母恩情 永驻心间
- 票友基因 2015年2期
- 重返《林海雪原》
- 让我们高兴地走进“回忆录”
- 闻立鹏的“红烛”情结
- 岁数这道关,有没有为难您?
- 白先勇:我和《牡丹亭》冥冥中的缘
- 老年“蜜聚”开启养老新生活
- 我家的低碳生活
- 年味,在变与不变中延续
- 我的老伴“萌萌哒”
- 即使有高飞的翅膀,也走不出父母的心灵广场
- “花痴老太”抗癌20年
- 绳子编出百岁人生
- 电影《鸣梁》与史上对日鸣梁海战
- 《识字1》教后记
- 用诗的方式教诗
- 《“闪光金子”》教学反思:让金子真正闪光
- 《古诗资料》教学反思
-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 《台湾的蝴蝶谷》教后记
- 《问银河》教学反思一
- 《克隆之谜》教学反思:法律是否应该允许克隆人?——一场有趣的辨论会
- 《台湾的蝴蝶谷》教后谈
- 《问银河》教学反思二
- 深度解读文本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会走路的树》教学片段实录及评析
- 挖掘教材语文因素 教科学课所不教——苏教版第十册《克隆之谜》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 多种激趣 立足于读———《鸟岛》教后记
- 扫荡一词的教学
- 识字二教学点滴——把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