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孙杰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并说说寓言的特点。(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寄托,包含;“则”,篇的意思。)
二、导学《掩耳盗铃》,揭示学法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题眼“盗”。
2、查字典,学生字:“掩”、“盗”,理解题目的意思。
3、总结学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题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
(1)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提出哪些疑问?
(2)学生讨论,归纳出思考题:a为什么“盗”?b怎样“盗”?c“盗”的结果怎样?
2、边读边想,理解词句。
(1)齐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铛”、“偷”,联系插图,了解什么是“铃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a齐读第1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结合学习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b齐读第2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这样“想”对吗?为什么?结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理解
1、2句间的关系。(转折)
c齐读第3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么做的?
d齐读第4句,回答:偷铃铛的人结果怎样?联系插图,结合理解句式:刚……就(“刚”,表示时间短;“就”,产生的结果。)
3、归纳学法:提问题,抓词句,理解内容。
(三)再读课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思考讨论:a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b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归纳学法:读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
三、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亡羊补牢》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另辟蹊径——选择美好
- 明天
- 成长因书香而精彩
- 奉献与享受
- 我最好的朋友(My Best Friend)
- 我不想懂事
- 早恋
- 给彼得的信(A Letter to Peter)
- 我的班级(My Class)
- 感动,爱的奉献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开车旅行(A Trip by Car)
- 面具
- 可爱的熊猫
- 最简单的幸福
- 菜场江湖 2014年5期
- 枸杞是个好东西
- 品茅台记 2014年5期
- 祖母的餐桌
-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效率评价及政策建议
- 客家厨官 2014年5期
- 不要愤怒 要快乐 要好玩儿
- 老爸玩微博
- 佤族鸡肉烂饭
-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 上海冷面 2014年5期
- 常州豆腐汤
- 泉州菜包 2014年5期
- 逃跑计划 2014年18期
- 王世襄吃葱
- e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 3责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3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许世友四跪慈母 教案教学设计
- 苏珊的帽子·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a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朱德和母亲·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3不!是乐谱错了·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泊船瓜洲》)·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三峡情·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鸡毛信 教案教学设计
- o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 3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