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感”落实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翻新时间:2011-11-22
“三感”落实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只有落实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才能真正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们试从文本阅读教学的角度,谈谈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感”做法,即感受、感悟、感想。
感受,是对文本阅读后的一些粗线条、浅层次、大轮廓的思考和理解,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相类似。感受,即让学生对文本先入为主,这一环节看似粗疏,其实内涵极其丰富,它是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既成语感能力的测试。这一环节的实施,既能对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信息保障,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能力。整体把握作品的能力,对于语文来说,是一项主要的语文能力。
感悟,是对所教学文本进行局部、细致、深入、有所侧重地进行理解、分析和品味。感悟的内容,包括词语、句子、写法等,一般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全面思考、深度思考的过程,它大多针对文本中存在的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此环节中,教师对文本重点的把握和解读能力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最能体现教师能力和发挥教师作用的一个环节。
感想,是对所学文本内容的个性化思考和理解,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针对文本有关内容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文本学习后的升华拓展,这些都是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是学生语文学习高级能力的具体体现。
感受,感悟,感想,这“三感”各有侧重,依次推进,但是其施动的主体都是学生本身,正因为如此,它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三感”,并不是否定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而是因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太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作用,以至于严重违背语文教育的规律,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十年后的家乡
- 三十年后的世界
- 快乐的端午节
- 我学会了打篮球
- 自己购物的经历
- 双重意义的端午节
- 学校的花园
- 快乐的端午节
- 清早的菜市场
- 水泥厂的污染
- 美妙的歌舞会
- 我的爷爷
- 端午节
- 端午节
- 鹦鹉飞走了
- 基于服装销售渠道中委托代理模式的激励机制研究
- 浅析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
- 论如何加强教师教学艺术修养
- 分析歌曲演唱中应注意到的问题
- 浅析夏加尔绘画语言的独立性
- 议装饰艺术对社会品味的引导
- 摩登女郎由何而来
- 关于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 政策性保险产品市场营销之路
- 如何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做到以客户为核心
-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
- 现代语言学从“语言透明性”走向“语言秀明性”
- 探析中国画中的设计因素
-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运用语言
- 基于对比语言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宏观策略
- 《巨人的花园》教学思考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推门课)
- 《白鹅》教学案例
- 《长城》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与教后反思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入设计
- 《白公鹅》教学谈
-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
- 《白鹅》教学思考(推门课) 清风细雨
- 《白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