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2
语文教学的“黑洞”之谜
谈起“黑洞”一词,让我们想起神秘和难解之谜。谈起我们的母语教学,确实让我们有一点“黑洞”的感觉。想想我们的祖先在母语学习方面的经验,我们的感觉是有很多,但是又不多,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学习母语方面本来就不复杂,无非是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积累。到了我们这里,我们以研究的名义,以科学的名义,多了一些方式、方法、技巧、模式等等,少了一些机械和笨重(读书少了,练笔少了,背诵积累少了),从此我们的母语教学走上了一条“迷途”大道。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焦点问题,聚焦了更多的“秘密”,从善于写作者,到不会写作者,都声称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直到现在,对写作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即使有些说法,也是很笼统,只停留在人们的口头上,对实践几乎没有多少实在的意义,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会写作文就是明证。我们的先人那么善写,留下了那么多流芳百世的文章,到了我们这里,却遭遇如此窘境,不知其为何?有人说,我们的学生语文成绩在不断提高,我相信是事实,可是,我们的学生语文素养在不断下滑,这也是一个事实。小学、初中、直至高中,能有多少孩子写一手不错的文章,大多数无病呻吟罢了!如果让先人看看我们的满分作文,徒增他们的愁容与白发。
“不平则鸣”“有感而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如其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先人的这些说法,都是经验之谈,也是值得我们后人总结和提炼的规律和方法。文以载道,先道后文,文道合一,此为文之道也;生活有道,读书悟道,笔耕不辍,此为文之法也。谈起我们的母语,有如玄学,正如我们的中医之奥妙,非机器之所能,望、闻、问、切之中自有玄妙。
写到这里,忽然忘却了本文的主题——“黑洞”,母语也罢,作文也罢,我觉得都有点“黑洞”的意味。在大讲科学的今天,我们却把语文严重异化了,用经验不甘心,用科学不好使,有点进退两难的感觉。今天循规蹈矩的语文课堂,对孩子学习我们的母语有多少用处?不管有多少人说语文教学已经“攻克”,但我一直感到深度迷惑,这就是我所说的语文教学的“黑洞”。
当我们真的感到“山重水复”的时候,也许先人的智慧会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河马吃鱼
- 老师,谢谢您
- 蝌蚪
- 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 不速之客
- 一粒小铁珠子
- 四季的大夫山
- 人蚊大战
- 朋友妈妈
- 春游
- 那一堵彩墙
- 牢记荣耻开创未来
- 师恩
- 铅笔盒里的战争
- 帮外婆洗头
- 关于教育管理人性观的探讨
- 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生动化”
- 设计思维与艺术设计的关联
- 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 创设场景理实合一
-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之我见
- 浅谈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 浅谈“漫步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 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浅析白车身焊装的质量控制研究
- 浅谈对于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反思
- 试论藏区学校教育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
- 初中物理教与学的探讨
- 小议初中物理教学教法初探
- 鸟的天堂
- 我的战友邱少云
- 争画
- 第一场雪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第一场雪
-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 游子吟)
- 我的战友邱少云
- 鸟的天堂
- 鹿和狼的故事
- 争画
- 童年的发现*
- 一夜的工作
- 长征
- 一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