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情到深处课自优

情到深处课自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5

情到深处课自优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他们比儿童要大点,但我仍想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才能把一节课上好。

对于一篇文章,教师在讲解之前一定要用心来感受它,用情来理解它,做到真正的把握它,把其中的情感充分地吃透,也就是被它感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情来上课,才能做到以情来感动学生,从而才能使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当然做到这一些还只是前提,要想真正的上好一节课,还要在各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拂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当我走进课堂,教学新课时,我仿佛觉得自己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河边,那样的明亮、清新。从新课启始,就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水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一节课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程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好的导语我认为不只要附合课文内容,最重要的是要蕴含着情在其中。在第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其中,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步步深入。

其次,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中学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是蕴含着作者感情的,这就要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来做到以情感动学生。学生情感的产生是与学生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系的,而作者的情感是寓寄于他们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手段向学生们展示课文中的形象,比如说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意境,通过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课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种形式。

“入情”“动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移情”要通过读来实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精读”是必经之途,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断、词句,读出其神韵。学生在前阶段的细读中,往往顾及情节的发展变化,顾及不到语言较深的内涵,到精读阶段,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在老师的引导和本身的情感的驱动下,会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课文语言不仅是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从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学生动情之时,随即导入课文中的传神之笔

学生“移情”之后,便会有一种表达的要求,也就是把自己所感受的情通过语言展示出来,这就是“抒情”。学生如何才能“抒情”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种是“回答问题”。“言为心声”,通过朗读,学生们便可以把自己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回答问题”就要求教师要提出好的问题,要通过问题来把学生的内心感受问出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通过以上几步,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也有所体会,这样才会有深的印象,这样才能算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蝴蝶效应
那些选择,那些人生
花绳
宁静通往灵性
人世间的真情流向了何方?
和谐的大自然
呼吁微笑归来
穿过欲望,跟庄子一起飞
品位宁静
万物的心
只要心够决
菊花香,人断肠
懵懂年少
历史所留下的
呐喊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
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进展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信息化视角的建筑技术管理与应用创新研究
建筑电气设计和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之我见
探讨现代智能建筑物防雷接地方案
浅析建筑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预算的影响因素和预算质量控制
浅谈关于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措施
核医学科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途径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措施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反思“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还备课应有的地位
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拒绝泛语文化——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
语文课我教标点的三大法宝
让语文课改远离“浮躁”的四点思考
情到深处课自优
钱梦龙的教学风格
例说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文本解读
作文也快乐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须注重发展思维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