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相互构建的动态过程。自主阅读是读者主动作用于文本,完成文本意义重建和审美再造的活动。语文教学领域内的阅读指的是学生的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纳入教学范围的阅读。在新课程理念观照和指引下的与教学有关的阅读,是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的阅读,应纳入自主阅读的范畴。从阅读时空上看,它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从阅读内容来看,它可以分为课文和与课文有关的时文、名著等。 为了方便起见,下面分别从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课内阅读中的学生活动设计

课内阅读的内容主要是课文。当然为了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读物。它是一种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程序和活动,实现学生与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和教师之间对话并产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里,师生是平等的,学生是对话的主体、对话的中心,所有教学情境、程序和活动的预设,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也是对话者之一,是一个引导对话的对话者,他们在对话过程中通过提示、校正和延伸等办法参与对话,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引导对话的深入展开。课内阅读因为有学生、作者、文本、教科书编者的共同参与而显示出讲究过程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讲究在知识传输过程中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方位训练与渗透、讲究话题集中和明确、讲究交互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课内阅读在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训练方面,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内阅读的本质是师生平等对话,对话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主体权益得到保护,也使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得以落到实处。

2、课内阅读过程是学生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的阅读实践取代了教师的分析和讲解,花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花时间让学生去理解感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花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品味,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利于形成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地、全程地、主动地发展。

3.课内阅读是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的过程。一方面,阅读内容是丰富而多元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多元的;另一方面,学生感知阅读内容时的反应和学生感知内容时的途径、方法也是多元的。这就促使教师不仅要重视阅读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和价值取向,还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更要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而这些着眼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会阅读。

4.课内阅读的主要形式是读和说。以朗读为主的各种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和各种情感,以交流讨论为主的各种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探究问题的习惯,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为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表达提供了平台。当然,目前课内阅读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强化了学生自主,忽视了老师主导。有些老师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生怕老师的引导、校正和提示会削弱学生在对话活动中的重要性,被人冠以“一言堂”的罪名。于是,我们常常看到一节自读课,学生读一读,然后老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就结束了。也有一些课是在老师设计下进行的,有读有写有提问还有合作讨论,但是讨论过程中出现障碍后老师不加以提示,出现错误后老师也不加以校正,话题搁浅了老师也不加以挖掘和延伸,老师只是奉送几缕令人迷惑的微笑或是几声廉价的赞美。这样的课堂,表面热闹,实则寂寞冷清,流于形式。虽然时有思维的火花和智慧的亮点,但大多不成熟,流于浮躁和肤浅。自主是自主了,可是既达不到阅读教学目标,也没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只是一种没有主心骨的、远离教学目标的自主。

2、公开课上的自主掩盖了日常课的唯我独尊。时下新课程理念如春风扑面,公开课上老师不敢不让学生自主,所以有读有问有理解有品味,煞有介事。可是日常的阅读教学课却还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老调重弹,涛声依旧,全不见公开课的繁华。原来很多公开课只是临时做秀,节节课让学生自主,老师太累!为什么太累?其实观念并未改变,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还有点捉襟见肘,哪有胆量和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 ]

3、花哨的表面形式淡化了对文本的解读。由于对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有的阅读课基本上听不到什么读书声,学生读完一遍课文后,马上就开始提问、讨论、赏析评价或表演。还有的老师基本上不让学生读书,一会儿让学生看录像,一会儿提问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又让学生表演,一节课忙忙碌碌,看似容量很大,其实收效甚微,最令人遗憾的是失去了解读文本这个“根本”。 有的老师在拓展延伸上过度热心,大量时间花在对课文的补充、延伸、拓展上,忽视了对文本的理解。

4、声光电一齐上阵,脱离了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的老师为了创设教学情境,用了很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他们创设的情境对阅读理解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只是追求某种表面的效果。比如有的老师无视课文体裁和教学内容,无视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需要,只要一上课(特别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整堂课老师手忙脚乱,学生眼花缭乱,收效甚微。这种做法轻则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阅读教学效率,重则架空形象思维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有鉴于此,课内阅读设计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以课程标准为背景,在正确理解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来预设阅读教学目标,紧扣文本实际和编者意图,预设教学重点;依据教师的性格气质、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来预设教学手段和教学基本环节;依据学生年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结构以及认知需求来使用教学方法。然而无论是课标、文本、教科书编者,还是教师的知识背景、文化底蕴,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所以课内阅读教学设计的终极目的还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因此,课内阅读的设计重点应定位在学生活动设计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课外阅读设计也着眼于学生活动设计。下面就谈谈课内阅读学生活动的设计策。

1、导入时的学生活动设计。导入时常见的学生活动有感受式、朗诵式、歌唱式和对比式等。感受式,如有的老师在教学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重要语段,让学生在体验和感受黑暗中进入《我的老师》的教学。朗诵式,如让学生在《游子吟》的朗诵中进入朱德《我的母亲》的教学。歌唱式,如在教学《懒惰的智慧》时,学生先唱《三个和尚}这首歌,等学生唱到三个和尚没水喝时,老师切入:可是,三个和尚没水喝,不仅没渴死反而生活得很好。大家猜猜看这是为什么?

2、初步感知阶段的活动设计。在初步感知阶段,要设计一些感知文本大致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写法、语言特点的活动。比如对内容的整体感知,最常见的形式是让学生用“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的文章”“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故事”“诗(文)中的__________是个____________样的人”等句式概括。此外,还可采用复述课文、讲故事等活动形式来熟悉课文。

3、品味重点、精彩语段的活动设计。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但要完成对好词好句、重点段落、精彩段落的分析理解和品味评价,还要完成对作者如何用高超的技巧来表达思想感情等问题的探究。这个环节的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是“我最喜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我对文中的_______________还不懂或不理解”。此外还有诵读、仿写、仿说和其他形式的活动。这个环节的涌读,可以表现为自读、轮读、赛读、分角色读、齐读、背读等形式,它特别适合诗歌、散文和文言诗文的感悟和赏析。这个环节的仿写仿说是通过写和说来促进读的。比如黑龙江董一菲老师在教读《迢迢牵牛星》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让学生仿写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仿写时要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很好地理解课文。李镇西老师教《提醒幸福》时,讲到“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是一块糕饼,一次抚摸,一张字条”时,要学生依照诗中的句式仿说一句话,学生说出了“幸福是家人的团聚”“幸福是父亲一次温馨的问候”,“幸福是失败时一次鼓励的话语”等语句,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其他还有拍摄MTV、开辩论会等形式,不一而足。

4、总结巩固阶段的活动设计。(1)写:包括各种形式的课外练笔。如续写、改写、扩写、缩写、仿写、写信、写新闻稿等。(2)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论坛、辩论会等。(3)读:可以表现为扩读、连读、比读等。如学完戏剧《陈毅市长》(节选)后,布置学生阅读《陈毅市长》全剧,就是一种扩读活动。(4)与学生生活实践有联系的活动和其他各种拓展延伸活动。

二、课外阅读中的学生活动设计

课外阅读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拓展延伸。课外阅读表现出较强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其内容主要是中外名著和文质兼美的时文。阅读目的主要是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对中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阅读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文本的人文性,使阅读材料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阅读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2、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一一中外名著和文质兼美的时文,就是与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对话。对话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提高其精神品位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3、通过有效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多元文化,开阔视野,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人生。4.阅读过程还是一个锻炼形象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过程,能优化学生的思维,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来积累语言,然后习得语言;通过阅读来积累阅读方法,积累情感和体验。

但是,当前课外阅读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量化要求。比如阅读速度的要求、字数的要求等。

2、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和调控。比如如何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如何选择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如何保证阅读的质量和速度等。

3、没有纳入阅读教学的范畴与视野,也没有时间上的保证,课外阅读多流于形式。

4、有的家长和老师怕课外阅读影响课内学习,根本不让小孩看课外书。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课外阅读活动设计时,宜采取以下策略来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1、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时空条件和兴趣支持。比如师生共同阅读,每周提供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定期举行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诗歌朗诵活动等。

2、适时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对课外阅读内容、速度作适当调控。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调控,比如部分阅读内容的限定,哪些书为必读、哪些书为自主选择。

3、阅读兴趣的激发。如定期举行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诗歌朗诵活动等,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喜欢阅读。

综上所述,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阅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穿过欲望,跟庄子一起飞
菊花香,人断肠
花绳
宁静通往灵性
和谐的大自然
蝴蝶效应
那些选择,那些人生
懵懂年少
呐喊
历史所留下的
品位宁静
万物的心
只要心够决
人世间的真情流向了何方?
呼吁微笑归来
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进展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
建筑电气设计和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方法
核医学科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
浅谈关于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措施
探讨现代智能建筑物防雷接地方案
浅析建筑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途径
信息化视角的建筑技术管理与应用创新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之我见
建筑工程预算的影响因素和预算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还备课应有的地位
钱梦龙的教学风格
作文也快乐
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存在的问题
情到深处课自优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
例说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须注重发展思维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反思“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
“语文综合性学习”拒绝泛语文化——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让语文课改远离“浮躁”的四点思考
语文课我教标点的三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