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4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语文课在教学设计上要简明,教学环节上要简洁,教学内容上要简约,这是语文课堂“倡简”及“回归本色”的需要。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减少形式上的花样,减少冗长的分析、枯燥的讲解,减少面面俱到的走过场,突出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体验,这也是当前老师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共识。确实,语文课堂要有“减”的思想,就如《剪枝的学问》这篇文章中所说,“剪去那些多余枝,我们反倒在来年收获更多的果子”,这也就是减少为了增加的意思,我们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语文收获。但是,我觉得,有时候课堂内的“增加”也能成为一种我们所需的“减少”,这是什么意思呢?请看下面两则教学案例。
案例一:教学《航天飞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文中有这样几个词语:“俯冲”“爬升”“翻筋斗”,该怎样帮助学生读懂词语的意思,从而真正理解普通飞机的“得意”,为接下来学习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的比较作好铺垫?一般情况下,老师采取的是讲解词意的方法,甚至直接照搬词典上的解释,可是,这样的做法却事与愿违,尽管我们花了很大力气,似乎将“词意”讲得清清楚楚,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这样又怎能体会到普通飞机的“得意”呢?这是因为汉语言更多的具有“模糊”“意会”的特点,词语大多是形象、生动的,越想用语言讲清楚反倒越不清楚,这就是所谓的“越描越黑”吧?像文中的这几个词语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呢?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教学这一自然段时,并没有让学生说出词意,而是拿出一架模型飞机,让学生用动作加以演示,学生的动作表现让学生一下子形象地明白了词意,对这一自然段的朗读体会也就水到渠成,并且学得有趣,投入,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堂可以针对课文语言特点,增加直观的演示与辅助教具的运用,帮助学生“直觉”地读懂词语,减少煞费口舌进行讲解的时间,避免课堂无效或低效的劳动,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简洁地回到语言本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的“增加”不就是一种“减少”的思维方法吗?
案例二:在《石榴》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成熟的石榴“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这段话如果根据语言激发学生进行想象,也是能够让学生有所体会,但学生的体会并不能真正将课文文字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触摸不到文字的“滋味”。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就给学生每个小组发了一个石榴,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观察,品味,感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课文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而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也更加丰厚、更加灵动。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可以增加学生多种感知觉的参与,让学生对语言的品悟、咀嚼不再是“冰冷的”、单一的,减少了学生抽象的理解、没有情感的想象,这时,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是“温暖的”、丰富的,语言也真正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生活与语文的桥梁在学生的综合性的体悟中有效搭建起来。
上面是语文课堂内“增加”的个案,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这样的“增加”让课堂变得简约、简洁而富有实效,节约了课堂学习的时间,促进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品质。当然,增加应是在课文学习的需要之处,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成为课堂的画蛇添足之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增加”也是为了“减少”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安
- 我能赢
- 十七岁的天空
- 我又没有很想你们
- 生命旅途
- 情系篱笆
- 清点我的情窦
- 无需完美
- 朋友
- 我们都是好孩子
- 窥见
- 人生
- 空气
- 友谊
- 停电的下午
- 米兰圈福建战队
- 米兰圈北京战队
- 米兰圈海南战队
-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疗效观察
- 皮肤科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 自体输血在急诊宫外孕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 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法
- 乡镇卫生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 后继有人:盘点五大布冯接班人
- 米兰元老队比赛记录
- 米兰圈河北战队
- 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 儿童过敏性紫癜57例临床分析
- 影像志三部曲(追星篇)
- 第一篇 梯队建制
- 寓言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
- 荷花 教案教学设计
- 火烧云 教案教学设计
- 窦桂梅《落叶》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江总书记来我家 教案教学设计
- 放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
- 《司马光》第一课时苏教版第二册 教案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教学设计
- 春笋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第二册 教案教学设计
- 小足球赛 教案教学设计
-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 教案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 教案教学设计
- 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