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2
优化课堂提问的思考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关键的一坏,是课堂交流的桥。有质量的提问是组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与老师、作者对话从而牵动全文理 解。那么该如何优化提问呢?
一、结合文本,扩大问题设计的内涵,尤其注意“主问题”的设计。
文本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心灵世界或隐或显的渗透,在形简义丰、体约文博的语言文字里,我们都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影子。它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对话的媒介。王富仁教授:“尊重课文的创作主体是我们感受和理解课文的基本前提,也是正确发挥教师的教学主体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唯一途径。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立足文本,因文解道。如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像鲁迅的《药》是一篇时代特征显著的小说,我们可以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一是在小说中划出能表明辛亥革命时期特征的句子。二是回忆《故乡》一文,说说辛亥革命结农村带来的变化?课文中”“掏出一包洋钱”,“眼前后一个大白圈”,“这大清天下是我们的”,“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等句子直接表明了辛亥革命的时代特征。
立足文本是基础,设计问题还要打破以往教学中“碎句问答”的桎梏,扩大问题的内涵,追求“妙在这一问”的境界。真实,“这一问”指的是牵一发而却全身的“主问题”,它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有以一抵十的艺术效果。如教学《祝福》时,我向学生抛出两个“主问题”:(1)文中没有直接交代祥林嫂的死,《祝福》电影作了如此处理:寒风大雪交迫的夜晚,在祝福声中,祥林嫂又穷又冷又饿,死在鲁镇街上。你赞同吗?你认为祥林嫂是怎样死的?(2)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些问题似桥梁,既能沟通学生与老师、文本三者间的对话,又能引导学生走进思苦的王国;有学生认为祥林嫂是自杀,想不开而死的;也有学生认为她是被人遗弃,心灵上受到创伤,活在世上犹如行尸走肉,受精神打击死的;也有学生认为祥林嫂觉得自己对不起毛毛,由于内疚的心情死去的……只要我们教师能吃透文本,像这样“四两拔千斤”的“主问题”还是能为我们所发现的。如《雷雨》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顶链》小说结尾点明顶链是假的,从全文情节看,是否合理?余秋雨的《老屋窗口》从河英的一生看,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举纲张目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它的提出需要教师高瞻远瞩地吃透教材。
二、注意调控,运用追问策略深化文本理解。
新课标揭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说的形象些,教师是一个导演,一个主持人,必须要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要运用一份智慧去把握课堂,照顾全局。当学生思维的大门已被打开,如果追问不讲求艺术,只信口而来就随口而至,往往会窒息课堂教学的气氛,显得毫无美感毫无激发力。在《将造酒》教学中,学生照老师要求找出几句含有“乐”,“愁”感情字眼的诗句后没有新的发现,教师继续发问请同学们联系李白的狂妄性格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还有哪些诗句也能体现诗人的感情?学生的讨论发言仍走不出死胡同。显然,如此追问有些大而无当,没有给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
问题提出了,学生启而不发,或回答错误,怎么办?不妨让学生再熟悉内容,通过变换角度或降低难度来追加提问。《长亭送别》一文,一学生质疑:“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一句中,“节”为何意?另一学生脱口而出:节约的意思。我提示学生重新朗读全曲,再追问:这一曲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怎样理解才与语境相吻合?学生明白了这一也是莺莺叮嘱张生路上自我保重。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马上更正是调节的意思。 再者,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筛选、主导学生的口答,从中捕捉学生回答的倾向,组织合理的新的问题。如学生评价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时,有一学生说:“祥林嫂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却难以满足,这又说明了什么?在谈论谁是祥林嫂的凶手时,有学生回答是黑暗的社会,也有学生回答是社会冷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评点后,再追问:小说中提及了哪些人?他们是怎样对祥林嫂的?从他们身上反映出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这些追加的问题都为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搭建了脚手架。
三、尊重学生,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质疑探究的习惯。
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水平。'提问过深,学生无从动脑;提问过浅,学生无需动脑。显而易见,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我认为教师尊重学生,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引发思考的外部环境,(即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和谐,自由地记论问题,畅所欲言,师生对话,互相启发。记得《雷雨》讨论课中,我不下任何结论,先让学生开诚布公地发表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一问题的看法:一生认为周并不真爱鲁,因为不让她们母子相认,用钱来打发鲁,这些举动说明周对鲁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也可以反映出周当时和鲁在一起纯粹是年少轻狂并不是相知相许;另一生则认为周因鲁美丽温顺,产生喜欢也是有可能的,但他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这种人只是爱自己,所以当他发现鲁出现在他苦心经营的现实时,他首先是自我保护,这种人是永远也不会真正地爱人,因为他根本没有爱的能力。学生还提出: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损害是不成的,周朴园对鲁大海是有些父子感情,称他“傻小子”,这不只用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 还有他在社会上混的经验。《药》中关于“捏一捏”这个动作的解析,学生指出,黑的人拿的是不义之财,少一点也无所谓。学生还指出:黑的人知道像华老栓这样老实的人伯伯,不会在钱上做手脚的,所以不数一数,有些想法尽管不成熟,但学生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师生应该有一份尊重的喜悦,有些还是自己未曾想到的,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尊重学生是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明白一切创新都要从问题开始。一些优秀的教师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上海建平中学马路老师主讲《药》第三节,在学生没预习的情况下,让学生朗读、自主提问,从学生的问题中再筛选两个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为什么‘议药’安排在茶馆里?”“为什么文中三个人物都说到‘疯了’”?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研读文本发现问题时,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文本无关,南辕北辙,我们也要对其态度给予肯定,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他们。在这方面也作过尝试,像《药》《林黛玉进贾府》等文章让学生质疑,虽在质量上没有精品问题,但我们要重视的是学生的质疑态度。只有加以呵护,才能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翻阅日历——重拾莱茵河
- 祭奠青春
- 足印
- 上善若水
- 家和,和家
- 自卫明天
- 带着信念上路
- 最遥远的距离
- 苦苦期待
- 岁月弦歌
- 清点生活
- 最后的战役
- 战争——你是否该安静地走开
- 历史的足印
- 钗头凤
- 魔性,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就是魔性
- 12月票房无惊喜 全年大盘止步296亿
- 电影和互联网,不得不说的三件事
- 饭后保健的5个“补丁”
- 女神变女汉子 节后胖三斤怎么破
- 着凉了,我会感冒吗
- 920节目带 新吸金利器?
- 《老农民》 电视剧视野中的乡土中国
- 郑恺回应恋情:保护身边人,我不喜欢高调
- 黄圣依:尴尬也有正面意义
- 大型生活实验节目《我们15个》招募火热进行中
- 袁弘:走过了小鲜肉,现在我要当生猛海鲜!
- 新春主题之一家团聚 姚晨带公婆度假 小土豆活泼抢镜
- 新春主题之晒娃 外婆护航 何洁晒萌“七宝”
- 韩国的物价到底有多高
- 智慧与力量:对教师博客的点滴思考
- 怎样学语文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五大关系
- 课程的创新设计
- 从美国的语文教育看我国作文教学的误区
- 略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 关于语文课程资源
- 语文教育价值观管窥
- 情感参与:语文教学的新视点
- 于永正:盘点自己
- 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
- 作文批语例谈
- 合作学习的核心技术
- 明清实学研究的现况及展望
- 高中语文新课程有哪些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