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人和自然”主题阅读

“人和自然”主题阅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5

“人和自然”主题阅读

(一)静悄悄的昆仑山

昆仑山下,部队营院一角的枯草丛中,亮亮地袒露着一个野兔窝。额角上有块白印记的兔妈妈,带着三个儿女旁若无人地生活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归。炎阳爆燥的中午,它们到太阳晒不到的不冻泉边散步。大雪扫山的傍晚,它们躲开喧闹到雪水河里爽饮。偶尔也会看到老兔独自离开营院,随心所欲地走在通往荒原的山径上,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它是在默默体味着它们一家拥有一座山的快乐吗?

在距离野兔那块自由天地的不远处,驻着一个汽车连队。百十个兵在军号声中过着整齐划一的生活。起床、早操、出车、开会、熄灯。兵和动物,相安无事。

时间在昆仑山静悄悄地流逝了半年。这天,一只灰鸽子不知从何处突然飞到军营里。它站在战士们当年搭地窝子的残墙上,尾巴一撅一撅地急叫着,似乎在呼唤什么。灰鸽子肯定是长途跋涉而来,要不它为什么灰头土脸地显得那么疲惫?——噢,它是没有地方栖身,无家可归呀!昆仑山从古至今树木不落根,鸟儿筑巢少依托。

一连好些天,每到傍晚,外出的灰鸽子就飞回军营,悄没声地站在残墙土过夜,光天赤身,风雨不避。静静的军营生活因为添了一只鸟儿而变得快乐,兵们自然也多了一份情趣。但同时也让他们的心不安起来,无遮无掩的墙头毕竟不是灰鸽子的久呆之地!一天深夜,陡地飘落起大雪,次日清晨,兵们看到披着一身雪被的灰鸽子变成一个雪桩,呆立不动,他们实在心疼却又不知如何使它温暖?

兵们发现灰鸽子从残墙上消失,是在半个月后,那天清晨班长马安良早早起床,照例端着一小碗虫米,给灰鸽子送到残墙下。他惊喜万状地看到灰鸽子从兔窝里悠悠哉哉地走出来,抖抖翅膀飞上了墙头。奇了,怪了!难道昨晚它钻进兔窝过夜吗?

细心的马班长,不声不响地观察了野兔与灰鸽子共栖一窝的和谐情形:兔们住在里端,灰鸽子栖身洞口。兔的满足是显而易见的,它既大度地让了步,又有了遮风挡寒的墙,何乐而不为!至于灰鸽子,能在走投无路时免费得到一个家,这已是求之不得的了,即使做出点牺牲也心安理得。

兵们在紧张的军事化生活之余,绝对不会忘记住在军营一隅的伙伴。早送它们出门,晚迎它们归家,还会时不时地给它们送上一顿美味的晚餐。

军号照样喷亮,队伍照样整齐。高原军营生活就这么简单,没有额外的负担,只有平静的氛围。静静的昆仑山,静静的军营,静静的野免和灰鸽!

这天清晨,我看见高天下,一对翅膀在晨曦中闪亮,那是兵的黎明在飞翔。我祝愿:昆仑山永远静下去,昆仑军营永远美下去!

( 2007 年7 月《 光明日报》 有删节)

1、文章的“静悄悄的昆仑山”的“静”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体现在自然环境的静和氛围的平静、安宁。

2、文章写部队营院一角的一窝野兔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引出对灰鸽有什么作用?

写野兔主要为突出环境的安静,写灰鸽主要突出氛围的宁静、和谐,目的是为深化主题服务。

3、文章结尾“我祝愿:昆仑山永远静下去,昆仑军营永远美下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愿?

收束全文,揭示中心。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自然永远和谐、世界永远和平宁静的美好心愿。

4、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以小见大的方法

(二)藏羚羊跪拜

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叉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文/王宗仁)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的理解。

万物都渴望生命,万物都有情爱,人要善待万物。(语意相近即可)

2、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简要概括出两处能体现老猎人的“慈善”的细节。

例:①他猎杀所得的钱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并含泪祝愿他们平安无事。②见到藏羚羊下跪并流下两行长泪,他“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3、文题“藏羚羊跪拜”将藏羚羊人格化,突出了文章怎样的主题?

对生命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

4、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

示例: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三) 环 保 与 和平

200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破天荒地授予肯尼亚的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表彰她发动“绿带运动”,在可持续发展与和平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消息传出,招致国际上一些人士的批评与质疑,他们担心如此扩展“和平”的含义,将会淡化这个奖项应有的意义。

和平与自然环境及环境资源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想来,二者确有联系。“和平”不但是指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且包含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担忧,健康植物正在遭受着外来物种的侵袭和污染,面临不断被同化与异化的危险,其物种的纯洁性和生命力正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动物正在进行着“当代进化”:体积越来越小,寿命越来越短,种类越来越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行为,对大自然的征服活动,正在改变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威胁着动植物的前途命运。

伴随着珍奇动物的相继“销声”与稀有物种的不断“匿迹”,人类也在品尝着“战天斗地”带来的苦果。频率越来越高的台风登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不期光临,人类比过去更多地见证了“赤日炎炎似火烧”与“洪水滔滔如席卷”两者同时并存的自然现象。“天行有常”,人类对大自然的“有意”改造,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回报。实践告诉人们,尊重大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中国古人言:“礼之用,和为贵。”人类对大自然也应以礼相待,以和为贵。

战争是人类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引发战争的不少矛盾就是围绕自然资源而展开的。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和利益集团为了争夺自然资源、霸占自然资源而大打出手的事例屡见不鲜。古人有为“水”而战的,而今人更有为“油”而争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破坏而日益贫乏和短缺,人类接着又为了掠夺和抢占有限的自然资源而发动战争。如此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后果难以设想。由是观之,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就是“防患于未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冲突的发生,就是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塔伊和她的姐妹们播种的不只是绿色,而且是“和平”!

同居于一个地球,所有野生动植物皆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能够与大自然和动植物和平共处于同一片蓝天之下,体现出人类的觉悟与智慧、宽容与博爱。诺贝尔和平奖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扩展,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与重视。倡导人类与动植物和睦为邻与彼此相依,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李新烽 有删节)

1、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

“日益”指程度一天比一天深,突出强调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2、设立诺贝尔和平奖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2004年却颁发给了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

本意是表彰为人类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因为和平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它不但指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且还包含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马塔伊发动的“绿带运动”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平理念,所以发给了她。

3、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活动给动植物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物种的纯洁性和生命力受到严峻挑战;动物正在被迫进行着“当代进化”。

4、根据第五段,说说人类在“有意”改造自然的同时得到了那些无情的回报?

台风频繁登陆;沙尘暴不期光临;干旱和洪涝灾害并存。

5、读了本文,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你打算怎做?

能体现出人和自然要和谐共处、共存共荣之类的观点即可。第二问做法必须具体可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那威风的新班主任
妈妈的爱
一块橡皮
夸自己
“小飞侠”科比·布莱恩特
我的妹妹
“四不像”的我
BC女生andBT男生的恋爱魔咒
我“家”的武林派
妈妈的爱
我们班的奇闻怪事
爱俏的妹妹
BC女生andBT男生的恋爱魔咒(一)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互动课堂浅谈
江西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研究(1)论文
浅谈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浅析
黑龙江省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论文
基于价值链的广西传统产业信息化战略思考(1)论文
关于南昌实现快速崛起的若干思考(1)论文
淮安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1)论文
浅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
促进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1)论文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
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1)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体验学习的研究
商标异议制度十解
《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分析
注重积累 训练思维——《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信念,创造爱的奇迹——《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课后随感
边吃边谈受教育--《落花生》教材理解
《新型玻璃》习题精选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都是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材理解
解构:阅读教学新视点:《地震中的父与子》
开放与解构的阅读教学案例:《地震中的父与子》
让学生在吃中聊、聊中学——《落花生》一课教学设计
这个展销会开得好——介绍《新型玻璃》一种教法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落花生》预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