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评章国华讲《江雪》

评章国华讲《江雪》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1

评章国华讲《江雪》

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造境”;但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作的解读,特别容易陷入概念化、符号化解读的泥潭中。周振甫先生在《文章例话》一书中曾经引用朱熹之言批评一种不良的读书态度:“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物全未晓,便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周先生说:读者虽然读了一部书,但还没有全部了解,甚至对一篇文章中有些字句还不会解释,只是鹦鹉学舌地说一些高度概括的话,好像很有体会,那是自欺欺人。假使老师以此为教,那就会误人子弟。

因此,我们说,课堂上的造境,必须拒绝符号化的解读。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向来评说者甚多,以致如今我们即使不去体会咀嚼诗中语句,也会说出一些听来十分正确的意见。例如,人们往往在提及此诗时会说到“孤独”“高洁”“不同流合污”等词语,但究竟有多少人会去细心解读这些符号里面的密码呢?

章老师对此认识得非常清楚。他在介绍自己的设计时说道:经典诗歌,它是诗人最强烈情感最自然的流露。如果文学是一个皇冠的话,诗歌就是皇冠上那颗闪亮的夜明珠。经典诗歌既融合了诗人个体最独特的体验,同时其独特体验又触及到了人类情感中类似个体体验的部分。所以对经典诗歌理解的张力应该是无限的。它是“人人心中有,各个笔下无”的一种存在。同时其强烈情感的表达是极其自然的,好像是作者不经意间的妙手偶得。经典诗歌这样的存在形态使得我们很难从诗歌语言的表面解读出诗歌所有的内涵和精髓。所以教学诗歌时,我们需要面向文字本身,需要面向作者,还需要面向自己生活的经验。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最近距离地理解柳宗元,章老师设计了非常具有层次感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体会理解,而不是只满足于让学生说一些空泛的概念化的词语——“寒江独钓图、诗人心境图、寄语柳宗元”三个环节从文本、背景、读者三个层次上不断深入,最后达到了对诗歌的深层把握。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穿梭在字里行间与柳宗元同呼吸、共悲喜的那份共鸣,感悟支撑柳宗元内心的那种清高孤傲又高贵豁达的精神境界,有种给言语把脉后所留下的那一份语文的“体温”。

总之,把文本意境用细腻的教学手法描绘出来,才能让我们与古人在精神上相遇。于是,柳宗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精神符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的迹象
我眼中的乔丹
父爱充满阳光
为什么上网?
爱上家的感觉
埋葬友情,做好顽石
我怀念的人
用青春体现生命价值
小议“个性”
请给我点信心
真实的我
磨练。成功
回忆
十五岁的我
父爱
武磊你心动了吗?
张一山女友曝光,家有儿女都恋爱了
陈赫翻身仗的背后
黄晓明 家里不论对错,都是老板娘说了算!
李根 300万先生
过气名人登上头条之路
王学兵:翻山越岭的中年男人们
灰姑娘 泛滥不绝少女心
2014年亚冠重点比赛
在歌诗达大西洋号“邂逅”费里尼和意式风情
林志玲:我连黄渤都扛得动了,会扛不动行李吗?
女星多与时尚无关但她们声名与时尚有关
郑爽井柏然开拍新戏再凑CP
赵薇:我也提醒自己需要去陪伴家人
张杰夫妇恩爱会友赴美回国改走高雅时尚风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
我心目中的语文教学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孔子学院”打造全球文化商标
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
作文评改的新思路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 对九十年代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全面回答
不读语文类期刊及其它
语文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他的身后,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