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3
让课堂演绎别样的精彩
内容摘要:中国、新加坡两位老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的不同,可以折射出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设计取向一元化、教学方法单一化、作品分析模式化。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倡导教师在多元设计取向下积极构建新课型,使教学走出一元模式。
课程改革推进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这其间,课堂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发现,课程设计越来越精致,课堂教学也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人们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精心打造的小学语文课堂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又该如何设计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透视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的某些现状,解析原因。
一、案例呈现
教学设计一:[1]
环节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如: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像或录音呈现内容,请学生听后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3、学习生字词
环节三、 精读课文,深化体验。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小组里交流。说说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
2、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四次幻境体验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3、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和想象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验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之情。
环节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拓展部分,设计如下问题:
1、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2、《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华。回家后将部分内容讲给弟弟妹妹听。
3、 比较以前学过的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和现在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
教学设计二:[2]
环节一:熟悉课文,感受课文
1.简述课文内容;
2.学生朗读(两名学生各读半篇课文);
3.学生讲述感想(一至二名)。
环节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学生说出他们认识或听说过的一些生活陷入困难的小朋友的故事(例:希望工程的小学生);
2.引导学生提出帮助穷困小朋友的办法;
3.分级进行创作漫画、招贴、电台广播文稿、写信、诗歌、标语等等(活动前先说明规则),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帮助穷困小朋友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
4.各组代表报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眼中的林黛玉
- 寂寞
- 沉吟至今——乡愁
- 成长的足印
- 分享
- 背景
- 感动——只因有你们
- 坚守
- 心中的桃花源
- 载梦飞翔!
- 携梦同行
- 生活因音乐而精彩
- 靠自己,展翅高飞——勇敢去追求蓝天底下的梦
- 青春,我们坚持
- 窥人
- 我的瑜伽情结
- 被音乐毒害了
- 儿子闹离婚,房子该归谁
- 猪饲料加药粉变保健品等5则
- 愈挫折,愈养生
- 有趣的人体数字
- 笑――助你青春长驻
- 退休后,我成为“乐活一族”
- 两个顶尖婚礼摄影人的婚纱摄影工作室
- 不想带着宝宝去婆婆家
- 玩转“手抓饼”
- AA制归根结底就是不够爱
- “辟谷”养生在美国的新发现
- 古代文人话养生食材
- 马年的健康流言与真相
- 寻求语文教学的“本然”
- 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 回归文本:从孙双金、孙剑峰的两节课谈起
- 语文新课堂:“语文味”的失落与回归
-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
-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
- 语文课堂提问三思
- 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 让小学生作文回归儿童本位
- 企盼魅力的语文课
-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涂维华
- 呼唤率性而为的语文教师
- 精心点拨学生写作的思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