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2
上好语文课的“三个境界”
真正创新的课堂教学有三个境界。具体说来是这样的:
一、文本解读有真见地
一位特级教师教学《失街亭》,课始,他对学生这样说:“这一课,传统都认为失街亭的主要过失是马谡。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读,从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身上寻找问题。”学生阅读后,纷纷提出的问题让我震动:
为什么诸葛亮让反对北伐,且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去守所谓的街亭?
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又料事如神,为什么不让防守措施具体化?
为什么用笨嘴拙舌且新降的王平去制约马谡,如果换上别人呢?……
教师换了一个角度以后,学生的发问很新颖。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的发言更让我大开眼界。
一位同学说:
我越读越觉得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诸葛亮长期独掌大权,缺乏民主,目中无人,不尊重众人意见的结果。失街亭,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实行军事民主。
一位同学说:
我觉得诸葛亮错在心太急。他在《出师表》中多次提到先帝的遗愿,他太想求得蜀国的壮大,以此来向世人表白他的才能,对得起先帝了。……
这节课上,我看到,当教师把阅读的角度转换以后,全新的问题就逐渐突显在学生面前。而学生从这些问题的探索中获得的发现,往往是学术界思考的最前沿的东西,真的是很有见地。所以,好课堂,对于文本的解读一定要有真见地。
事实上,进入教学视野里的课文,绝非寻常之文。其艺术意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现。这就是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孔乙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会常读常新一样。因此,好课堂,对于文本的解读要有真见地,那么,就要变换不同的阅读视野、变换不同的阅读方向和重点。如果这样,教材的解读就会进入一种新的境界,教学就充满了新的气象。
听了这位教师的课之后,我又读了《失街亭》,我发现,小说开始的情节中,马谡三句话一说,明白人就知道他不可重用,可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什么会让他去守街亭?以前教学时,我也是把失街亭的罪过指向马谡,然后,淡淡地提了一下,诸葛亮也有不当之处云云。这样教学,学生如果不拥有大量的三国史料的话,对于马谡的认知就会陷入尴尬境地。上个世纪,我们不就是因鲁迅的文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而片面地认为他是纯粹的“落水狗”了么?事实上,对于《失街亭》的阅读,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全面地认知一下诸葛亮呢?据历史记载,当年马谡是反对诸葛亮北伐的。他曾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提出过“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但诸葛亮不听马谡的意见———他太在乎功名,太重视他对先帝的诺言,所以,才有把蜀国军民当作赌注,才会有失街亭这事发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谁说青春的天空没有颜色
- 奥运会,和平的盛会?
- 书本
- 为了简单
- 草原天堂——呼伦贝尔
- 生命,不会有过错
- 想要拥抱着孤独
- 人生不似苦咖啡
- 幸福像花儿一样
- 人生路上警钟多
- 年轻的战场
- 天将降大任于中国
- 此岸
- 放弃
-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话剧《风华绝代》
- “天坛奖”七位国际评委阵容公布
- 蓝蛙菜单美味升级,共享新年饕餮盛宴
- 本拉登最后的日子
- 约会劳斯莱斯
- 《我是歌手》等
- 岁月的说书人
- 上海老派绅士
- Kiton那不勒斯定制传奇
- 伯爵与汤唯一同呈现于新片《北京遇上西雅图》
- 康惠尔溃疡贴治疗Ⅰ~Ⅱ期压疮36例临床观察
- LACOSTE 80周年系列
- 内外兼备桀骜气宇
- TICON Collection:Tumi全新作表作独家研发保安技术装备――ID Lock?
- 崔雪涛新水墨时代来临
- 让阅读教学成为跨越时空的对话
- 语文课堂点评存在的问题
- 教师,请学会解读文本
- 语文课怎样做到“读”具匠心
- 语文课应“有所教,有所不教”
- 逐句讲解对学生是一种刑罚
- 中学生应该学点语法知识
-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公开课也要反“过度包装”
- 一堂好课的两个生长阶段
- 学生立场与有效教学
- 上好语文课的“三个境界”
- 语文要怎么“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
- “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样章
- 《滑稽列传》教学设计与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