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还语文课堂的本色

还语文课堂的本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6

还语文课堂的本色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法不同程度地落实于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实行新课标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大胆尝新,勇于改革,在探索中提高,在实践中前进,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时而出现活跃而不扎实、花哨而无实效、热闹而无序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不使人担忧。针对这种现象,崔峦先生就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口号。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也提出要还原语文本色的观念,他提倡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只有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语文课堂才能与时俱进。

听了不少老师的公开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课不是养人眼目的表演,要还原语文本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设计不要取悦于听众而荒于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有的课堂设计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新课改提倡多学科结合进行教学,多方面、多层次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在语文课上还可以渗透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的确,语文课堂因得到适当的补充和调节显得更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这些调节和补充都只能是一种调味品,都是为语文课服务的,不能为了丰富课堂内容为了取悦听课老师而刻意增加内容,把调味品变成主菜。在一些老师的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为了增加课堂的可观性,把猜谜、唱歌、画画、表演……都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容量是多么大,学生的学习会是多么匆忙,就连老师都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整一节课给人感觉是轻松花哨有余而扎实严谨不足。

有一位老师在上《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这一道理,安排了一个课堂表演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在乎牺牲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演三个儿子的表现,然后评谁演得好,哪一个儿子做得对,为什么,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那两个儿子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儿子。这样一演一评一说,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去了,但我们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为目的的思想品德课?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归宿的语文课?学习语文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堂就要体现语文的本色,语文本色的目的是抓住语文的根,把准语文的脉,锁住语文的魂,而这根、这脉、这魂都集中在语言文字上,不能为了增加课堂的可观性,冲淡语文本色,甚至失去语文本色。

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课堂设计时要注意采取的形式和设计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是否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平时的课堂训练和积累至关重要。因此,课堂设计不应取悦于听众而荒于嬉,课文课堂设计应以扎扎实实促发展为目标。

二、教学互动不要作秀于表面而失于闹

曾听过这么一个笑话,某老师要上公开课了,为了避免课堂上一问十不应的冷清尴尬局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这样要求学生:凡我提的问题,会答案的举右手,不会答的举左手。如此一来,老师问题刚一停,全班同学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老师一时紧张,没仔细分辨,叫了一个举左手的同学回答,生答曰:“老师,我不会,我举的是左手,不是右手。”这个笑话虽无从考证其出处,但确实是有些公开课上老师作秀取悦听课者的真实反映。为了能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独创性,老师课前教学生在某个环节提问题,因此,我们常常能欣赏到“完美”的课堂,能听到学生“超群”的发言,呜呼,连教育都作假,如果鲁迅先生能目睹这些场面又将作何等的哀叹!

殊不知,这闹哄哄的课堂,因虚假遮住了老师的双眼,因“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表面的活跃,使人辨不清教学的真相,老师失去了主导作用。这闹哄哄的课堂,因浮燥关闭了学生的心窗,他们没有机会去思考,去质疑,而使课堂封闭,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自我,缺失了个性,众声喧哗,异口同声,许多是虚假的反应,甚至连笑也是虚假的。只有回归语文本色,真真实实教语文,才能还学生一片宁静的天空,使他们呼吸清新的空气,展现自由的个性,得到健康的成长。

三、阅读指导不要热衷于热闹而失于虚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振国曾说: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存在的展现。文科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而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无疑是将文本知识化为已有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也指出:课堂没有书声是语文课的悲哀,课堂只有书声则是语文课的倒退。他十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读”和“悟”两个字。在课改思潮的冲击下,广大教师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上不惜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反复读书。但大多缺乏引导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大部分老师只重视阅读形式上的变换。我们常常能看到课堂上的小组读、分角色读、挑战读;常常能听到“你读得还不够味儿,还有谁想来试一试”,一瞬间,小手如林,一个、两个地又读起来,这样的朗读,确实使课堂热闹起来、充实起来,但我们每每会想:这样的朗读对学生理解文本有帮助吗?能让他们走进文本世界吗?这就是他们需要的个性阅读吗?这样的阅读无层次可言,无梯度可言,这样做法对于深入理解课文是没有多大帮助的,让我们看看名师是怎样实实在在指导学生朗读的。

于永正老师在教《小稻秧历险记》一文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稻田里的毛毛雨下个不停。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不一会儿,杂草纷纷倒了下去了。当时老师请一位学生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那位学生读得铿锵有力。这显然不符合课文的情境要求。此时于老师并没有马上纠正他的朗读,而是很风趣地说:“看来我的药量还不够,再加一些除草剂!”同时配以动作。这样一来,那位学生很快就悟出了自己的不足。再次朗读课文的时候,果然放慢了语调,读出了杂草的惊恐与绝望来。

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应该切入要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进入个体丰富的感悟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沟通学生与文本的联系,这样,才会透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课堂评价不要定位于表面而毁于随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非常重视课堂评价。因为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进行中的动态评价,最及时,最灵活,最具感染力,评价成为学生进步的推动力,同时,正面、互动的评价也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因而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们也充分地认识了这一点,因此,各种评价方式应运而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也因此改变了不少的学困生,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促进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老师的课堂评价只定位于表面,有几种做法是比较普遍而无效的。如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就发号施令“表扬”,于是学生就一起拍掌:啪啪,啪啪啪。一节课上,掌声响起几十次。开始响亮有力,接着逐渐衰弱,最后有气无力。受表扬的学生开始很兴奋,接着习以为常,最后并不稀罕。这种形式单一、程式化的表扬,很难包含各种复杂的感情因素,激励因素,评价因素等,因而意义不大,甚至起反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得出结论:当一个人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他对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然而许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小奖牌悄然进入课堂,这些“小东西”色彩艳丽、种类繁多。部分老师如获至宝,一节课上要用上多种类型、大小不一、图案各异的奖牌。课堂上有的几乎给每个组、每个人都发奖牌。有的贴于黑板上,有的贴在学生的手上、脑门上、胸前,有的贴于桌前,还有的贴于组牌上,造成老师滥奖滥贴,走动频繁,而学生眼盯奖牌,忙于计数,和他组、他人作比较。这样既打断教学思路、破坏教学氛围,污染了教室环境,又让人觉得学生们是为了奖励才参与学习的。真是事倍功半,也有悖于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宗旨。

其实表扬的方式很多,包括物质的、语言的、肢体的。肢体语言的表扬既不会造成教学语言的锁碎,又不会打断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于永正老师的一些做法无疑能给我们一些提示和启发:当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于老师常常是竖竖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头、摸摸孩子的后脑勺,或满意地微笑、认可地点头、激动地握手等。于老师的表扬方式可谓是简单易行、殊途同归,很值得我们借鉴。

语文课堂应该是润泽生命的殿堂,语文的本色应该是简朴的。简朴就是简单、朴实,不花哨,杜绝浮华,删繁就简,融听、说、读、写为一体,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实现本色的回归。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守候荒凉
落花有情
烟花日的华丽乐章
用心拼凑出来的,幸福。
可不可以,将幸福打包带走。
[远灯行系列]刹那芳华,爱永恒
木瓜
关键词
范仲淹的乡愁
公馆忆
我与那个说爱我的男孩
收获
给三十岁的我们
摩天轮上的约定
鵩鸟
骑自行车的生命教育
股前内侧皮瓣紧急替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贯通缺损1例
外科导航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1??212块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现代创伤救治理念与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救治
爱情是枚旋转的硬币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性缺损
说不让小孩子干啥,得告诉人家能干啥呀
心没在一起,就是孤独
腭裂中耳功能异常的综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探讨
5种常用口腔材料的磁共振伪影比较
像注视恋人一样注视婴儿
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i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在颌面部应用的可信度研究
铸造陶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的3年临床效果观察
《平平的手》教学设计
《新春到》教学设计
《姐妹岛》教学设计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学设计
《谚语三则》教学设计
《新春到》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自主、求异、创新——第二册《乌鸦喝水》案例及反思
《夸夸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让我们为学生的异想天开喝彩——《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写壳》教学设计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