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2
节约型课堂:语文教学的理性追求
曾几何时,“追求效益”与“科学化”一度成为落后的语文教学观念的代名词。君不见,“人文”与“情感”的旗帜曾经高高飘扬,而“科学”与“理性”却遭到无情的放逐。 我们完全认同“人文”与“情感”的价值意义,但并不应该因此走向反“理性”的极端。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科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人文”,是人类精神发展到纯粹与深邃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理性”,则是支撑“情感”的骨架,是升华“情感”的要素!
而今,当人们从以往的偏执狭隘中惊醒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极度缺乏严谨科学的学理分析,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缺乏严密的逻辑支撑;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为何确定,似乎并没有经过严密的推演与论证;我们对于种种教学观念似乎也从不煞费苦心地去证实或证伪;我们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究竟如何其实也很少得到严格的验证或反思……
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中国,其实是一个“科学精神”发育得尚不健全的国度;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其实还“化”得远远不够,我们所极度匮乏的恰恰是“理性精神”!
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效益最大化,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追求,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以提升学生语文水平、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实践活动,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这一基本的“效益”问题。1979年,吕叔湘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之所以具有石破天惊之效,就是因为切中了语文教学的症结,而且,这一问题至今依然是语文教学一个难以疗治的“顽症”!
当然,语文教学的“效益”并不能机械地等同于经济活动的“效益”,“节约型课堂”不应该也无法用具体的数字加以明确地统计,但这绝对不等于语文教学活动就可以忽视“效益”。语文的“效益”,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远的。我们固然不能因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但这绝对不能说短期的、眼前的效益就可以忽视。事实上,长远效益通常都立足于当下效益的确保,整体的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大多依赖一堂课一堂课的具体目标的达成。而这些具体的眼前的效益,在促成学生当下发展的同时,也将内化为学生的素养而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特级教师肖家芸先生关于构建节约型课堂的语文教学思路便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而他在安徽与上海两地所主持的相关实验就显得更加难得与可贵。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一次促使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向理性回归的有益尝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一片云
- 小水滴找妈妈
- 我的小弟弟
- “拍电视”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喜欢数学的男孩
- 亲情
- 金山公园
- 我和书
- 这就是我
- 我希望我能当外婆的眼睛
- 养蚕记
- 第一次升旗
- 仙人球的自述
- 小飞虫竞赛
- 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 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 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 浅谈初中数学学案中的预习作业题
- 浅谈中职生的职业准备教育
- 课外阅读指导问题研究
- 小议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 浅谈新课改下的写作教学
- 浅析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
- 创设和谐氛围 促进有效教学
- 高职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
- 高职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行为最优化实验与研究
- 论学校体育的观念改革与方向
- 《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彩虹桥》教学设计(口语交际)
- 画家乡(第一课时)
- 四个太阳(第二课时)
- 22《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 苏教版第一册《认一认5》第二课时
- 语文第一册《复习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谈
- 苏教版第一册《fù和xí》第一课时
- 苏教版第一册《fùxí》第一课时
- 荷叶圆圆
-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案例二则:《弯弯的月牙》、《少年闰土》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 《分类》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