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感”观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感”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22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感”观

《语文课程标准》(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感教学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值得语感培养研究者充分关注,笔者试图以本文作为引玉之砖。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语感即是人的语言智能,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显形式。它表现为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性。它不但可以通过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而且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习探究。这些方面语文课程标准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有四次提到“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从《九年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到《普通高中新语文课程标准》先后有14次运用“语感”一词,并且在整个课标中渗透语感教学思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观点。毋庸置疑,语感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丰富的积累是促成语感发展的基础

《课标》把语文学习的“积累”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九年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普通高中新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解读这三段文字我们最起码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第一,语文积累是“形成良好语感”最有效的途径;第二,语言的积累要与“感悟”“运用”相互生发,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注意“梳理”;第三,对高中学生的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语文积累要围绕着自己所选择的目标,即形成个性化的积累:第四。语文的积累的价值还在于通过积累式的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积累,不是要学生成为吸水的“海绵”,而是“积累一消化一吸收一创造”,做一只食桑叶的春蚕。

语文积累应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文基本技能积累、语文知识积累、文化积累、生活积累等方面。根据语感培养的规律,应该做到强化语言材料积累,加强基本技能积累,淡化知识积累,触摸文化积累。发掘生活积累。

灵活务实地处理好语文知识与语感能力的关系

拨正“知识中心”教学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规律。坚持“精要、好懂、有用”的处理语文知识的原则。

首先知识必须为阅读与写作的实践所用。新课标淡化了一般常识,而对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强调“必要”,突出“随文学习”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在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动态的、活的、有用的,才具有“造血机能”。这种处理十分符合母语学习实际。

其次,语文的基本技能必须大力强化。如关于认字与写字的要求,对背诵的篇目的要求,新课标对五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规定。注重向基本技能转化的途径和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思维训练要强化语文意识,语感培养要指向思维发展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语言与思维并不完全等同,但密切相关,而思维能力却是与语言能力互为表里、同步发展的。新课标吸收了这一研究成果,并且更进一步强化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在“培养目标”中就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的语言现象和所阅读的各种文章中认识思维规律,并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注重在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评价也要落根于语言,“考查学生发现他人语言表达的语法规范、逻辑层次和修辞效果的敏感性,以及考查学生对自己语言表达中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的关注程度。”

其次要区别不同的文体和语体培养不同类型的思维。“阅读理论类文本,着重思考其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对理论类文本阅读的评价,也要“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阐发与实证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评估文本的理论自足性;能否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研读文本、评述作者的思想。对持之有故的独特见解,应在评价中予以鼓励”。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关注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结合不同文体特征进行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以及动用有关资料阐发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是新课标所关注的重点。这种创新思维品质是指“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需要建构多元、开放、有序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要优化校本课程的建设。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广的文化视野,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都是平凡人
感受
淡淡的日光
那时花开
被痛苦折磨过的心灵
寻找感受
山已无棱
项羽小记
寂寞的颜色
正人君子的说听之道
寂寞,年华
错过
脚踏大地
最美的声音
简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管理方法
浅议提高县级图书馆服务功能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研究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要点分析
“小三儿”15万向原配买“夫”,绝症负心男竟成香饽饽
浅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
浅析领导班子的凝聚力与离散力
企业发展战略与创新宣传工作的对策
大型灾害事故救援中装备器材保障体系的构建对策
电子商务安全及其评估
浅析火电工程调试管理
中小型水利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浅析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与发展趋势
汽车新三包法出台后汽车厂商面临的挑战
金碟系统在三交项目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寻找小说教学中“眼睛”的策略
有感于“敢为人先”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文的“美”
综合性学习多元评价方案、策略与原则
多感官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感”观
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开放性发言的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四大误区
浅谈初中语文课本剧的编演
让语言为学生的人生点灯
就语文教学的几个热点问题对钱正权老师的访谈
构建班级作文周报的基本操作框架
发现与创新中的问题与案例
对中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思考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