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致大海》 备教策略

《致大海》 备教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6

《致大海》 备教策略

学情分析策略

本诗的教学面对的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有较好的语文素养,阅读面广,动手能力较强,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查阅资料,并进行整合。大多数学生曾阅读过不少诗歌;但涉猎最多的是中国古典诗词,对于新诗,尤其是外国诗歌,了解还不是很多。部分学生读过舒婷、流沙河等人的诗作,少数学生读过泰戈尔的《飞鸟集》《吉檀迦利》。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本诗的作者也有一定的了解。

文本定位策略

本诗选自粤教版教材第二册的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诗歌。本诗属讲读篇目。这个单元的选材包括毛泽东的经典诗词,中国现当代代表诗人闻一多、舒婷等人的诗歌,以及另外几首外国诗人的经典作品,后面的拓展阅读还选编了一些现代诗以及优美的歌词。本单元表达交流活动的题目是:少年情怀,都是诗。

本诗属于外国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与中国诗歌含蓄内敛的风格截然相反,它自由奔放、直抒胸臆,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标确立策略

1对诗歌兴趣的培养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这个目标可以通过诵读来完成。

2.知识面的拓宽。通过对诗人生平、诗歌写作背景的了解,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创作本诗的意图,理解诗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重点是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语 言。

4.比较阅读。和舒婷的同题诗比较,明白意象只是情感的载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以寄托不同的情感。

教法选择策略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绝妙之处。

2.多媒体课件展示。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增加课堂容量。

3.问题研究法。组织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4.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5.比较阅读法。

文本解读策略

解读诗歌首先必须理解诗的意象。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又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它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这一点便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

本诗开篇两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笔下的大海大气磅礴,充满了动感。诗人把大海拟人化,似乎大海翻滚着蔚蓝色的被浪 闪耀着娇美的容光都是为了表示对我的依恋。第2节中的 我倾听大海的悲哀的喧响 召唤的喧响,使这种告别充满了浓郁而厚重的忧伤。只是这种忧伤并不缠绵婉转,而是非常男性化的。

诗的3至7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心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诗人时常沿着你的岸旁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显然是把大海当成了自己的唯一知己,不仅向它倾吐心中最隐秘的愿望,还对大海的一切都充满热爱,大海阴沉的声调 深渊的音响黄昏时分的寂静反复无常的激情任性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在诗人的眼中都是无比迷人的。

为什么阴沉反复无常 任性 无法控制这些贬义词也被诗人当作大海的优点来赞美呢?因为寂静 温顺 娇美是大海性格中的一面,阴沉 任性反复无常 无法控制是大海性格中的另一面,大海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性格中的任何一面,作者在此赞赏的是大海的自由精神。面对大海,诗人心里充满了羡慕大海可以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展示自己所有的性格,可诗人只因写出了向往自由的诗篇,就被流放被束缚,这是何等的懊丧!第7节中,诗人感叹自己被大海强烈的热情所魅惑,向往能像大海那样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诗的8至13小节,诗人表达了对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的怀念。拿破仑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但他的功绩却是短暂的,他退位后,法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唯一能载入史册的,是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拜伦则活跃在欧洲革命运动中,为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不懈地奋斗。1823年初,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拜伦死于希腊军中。

拿破仑是个“用剑开辟自由的英雄”,有着大海一样的威严、深远而阴沉,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拜伦更是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他曾经将你(大海)歌唱。他们和大海一样,都是自由的象征。可是他们又都壮志未酬。在这几节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已故英雄的怀念,他把拿破仑的坟墓称为光荣的坊墓,把拜伦称为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同时,他们的结局增添了诗人前途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诗的最后两节,诗人的情结走向明朗化。毕竟,年轻的诗人来自由的理想充满了坚定的信念,这两节和开头遥相呼应。同样描写对大海的告别,这里诗人一改前面的低沉沮丧,立下了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决心把大海的女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流程安排策略

一、导入(略)

二、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

三、教师示范朗诵并指导学生朗诵

1.四步朗诵法。

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意读:了解诗的结构和内容,把握主题,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情读: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情感脉络,找出感情的高潮和低谷。

美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最大限度地展现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师配乐朗诵。

3.指导学生朗诵。

四、疑难问题探讨

1.诗人眼中的大海有怎样的性格?大海象征什么?

明确:大海的性格具有两面性温顺 娇关是大海性格温柔的一面:阴沉 千圣性 反复无常无法控制是大海性格狂野的一面。大海在这里是自由的象征。

2.诗人如此热爱大海,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可以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展示自己所有的性格,可是诗人只因为写出了向往民主向往自由的诗篇,就被流放被束缚。

3.第6节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中的静止不动的海岸有没 有象征意义?第7节的强烈的热情指什么?

明确:象征着黑暗的现实,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它使人向往自由的凤愿无法实现。指大海那种自由奔放的热情。

4.8至13节,诗人由大海想起与之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诗人拜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他们和大海有什么关系?

明确:诗人极力赞美拿破仑和拜伦,歌颂他们为自由而战的精神,表达了对大海般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向往。他们和大海一样,都是自由的象征。

5.诗人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又在海边联想起象征自由精神的历史人物,受到这样的鼓 舞,应该更坚定之前的那个逃走的愿望,可诗人为什么还是没有逃走?

明确:因为诗人又想到了两位英雄的悲剧结局。拿破仑在滑铁卢一战后被流放,最终死,在小岛上;拜伦也在参加希腊革命斗争中患病而亡。两人的结局使作者明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根本没有自由的存在,逃到哪里都没有用,那就不如不逃走。

6.第13节,作者对整个现实世界非常失望,以致发出了世界空虚了的感叹,那么文章到此基调应该低沉,可是诗的结尾,却表达了坚定、执著、顽强追求的感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情呢?

明确:个人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要唤起大众的觉醒,大众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作者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心中充满希望,感情自然昂扬起来。

五、精彩语言评点

学生默读诗歌,找出精彩语句,并进行评价。

六、课堂练习

阅读舒婷的《致大海》,比较两诗意象的象征意义、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七、课后作业

1.大海给了我们坚强的性格、广阔的心胸、丰富的想象力,请以致大海为题,自选角度,创作一首诗歌。

2.阅读普希金的名篇《致恰达耶夫》后,写一篇读后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像风一样离去
败了也要拼
抬头晴天,低头阴天
读不懂的你
幸福
窗内窗外
我的人生,我的情
浮空的亡灵
那些伤逝的过往
一切尽在不言中
烦恼
感恩因为您
游庐山瀑布
秋至,凉飕飕的洛丽塔
巨大中性粒细胞增多1例报道
肩胛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非手术综合治疗体会
辽源地区2012年布鲁氏菌病例血清学检测及结果分析
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颈椎后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
止痛消炎膏外敷治疗初发期睑腺炎187例临床分析
食管癌患者术前护理
IRF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后腹腔镜联合下腹小切口行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
颅内肿瘤放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1900张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关注新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1
我读《享受语文对话教学》
从创作陌生化到阅读陌生化
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课更精彩
文化:语文诗意的栖息
专家型教师的标准
普通高中必修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上)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谈小语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张扬
语文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朱自清日记中的钱锺书
语文教育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