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走进文本深处──对《哈姆雷特》选修课教学的尝试

走进文本深处──对《哈姆雷特》选修课教学的尝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4

走进文本深处──对《哈姆雷特》选修课教学的尝试

对阅读经典选修课的认识,我们是在不断摸索的过 程中逐渐明朗起来的。开始把它当作拓展课,因而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内容的多样性和知识的丰富性,却忽视了文本的学习和体验,以至于在讲授中贪大求全, 远离文本,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走入阅读经典,可谓“毛”不附“皮”、“水”“乳”相离。而现在我们认识到阅读经典首先要走进文本,不走进文本就不可能与大师 对话,不可能与人类最崇高的精神交流。

与其泛泛涉猎名著而一知半解,不如对个别经典篇目穷根究底。莎士比亚一生创作颇丰,《哈姆雷特》则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对王子的描写,实际就是 对坚持美好理想,坚持社会改革,为“重整乾坤”宁愿受苦受难的人性美的歌颂。对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力量、人的价值的卓绝认识,对美好人性和未来和谐 世界的不懈追求,使整部剧作成为一颗璀璨明星,熠熠闪耀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学生也许会受制于时代、年龄、学识等诸因素,对作品的理解并不到位,但是通过 阅读经典他们却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作品的潜在价值,了解莎士比亚及文艺复兴时代。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因此,我在阅读经典的教学中注重三个方面。

一、注重实际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曾执导过《普拉东诺夫》的王晓戏说:“现在世界上在世的最知名的‘大导’彼得•布鲁克长期在世界各地轮演两个戏,一个是莎士 比亚的《哈姆雷特》,一个是契诃夫的《樱桃园》。这就给导演们一种昭示:当你成熟到一定的时候,你必须跟这两位大师对话。说实在的,即使你不是大师,而是 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你也能跟莎士比亚对话,你可能不敢碰《哈姆雷特》,但是你可以碰《第十二夜》。”有一定水准的人尚且不敢碰《哈》剧,可见它的丰 富性和复杂性是一般人难以把握的,更何况中学生呢?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较为繁重,又是由不同班级组成,作品的难度也很大,学生普遍对《哈》则有“三怕”:怕 人物姓名,怕冗长的欧化语言,怕繁琐的人物对白。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容易学呢?

首先,采用讲情节、故事接龙的方法,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了解此剧的概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热烈,又生动有趣。

其次,在教学中辅以电影《王子复仇记》的精彩片断和其他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在提交论文作业时,改以往的课题研究报告为替《哈》剧中的人物写自传。

这些手段增强了趣味性,降低了难度,可以使学生和作品亲密接触,同时也锻炼提高了他们感知、体验和联想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

爱因斯坦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什么是素质?当一个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以后剩下来的就是素质!他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一味地灌输,不能优化 思维品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走进经典,就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采用重在学生自己体验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说” “研”“写”几个环节来感知作品。

首先是“读”。《哈》是话剧,话剧是通过人物语言来传达心灵世界的。对它的学习,恐怕没有比朗读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读,在读中洞悉莎士比亚研究人、开掘人、扬善抑恶、褒美贬丑的作品主题,充分挖掘作品的艺术和教育价值。

其次是“说”。分学习小组说情节,谈人物,评主题。用这种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互相碰撞,互相启发,补充,来解读作品。

再次是“研”。放手让学生去图书馆、上网查找莎士比亚生平、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特征及与戏剧相关的知识、资料,对其进一步筛选、分析、综合,然后在课内交流,对人物性格、作品内涵、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研读、思考。

最后是“写”。学习用斯坦尼表演体系中注重心灵体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写人物自传(自选一个次要人物)。目的是让学生在写作中实现一种良好的角色感觉,能有机地、合乎逻辑地完成角色行动,以求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

三、注重实效

在电子时代、声讯时代不断分离着读者群的同时,智慧的阅读正逐渐被时尚的阅读所替代。经典犹如一座让人敬奉却越来越远离世人的圣像,被束之于高 阁,供奉于圣殿。莎士比亚是我们仰视的文学大师,但是很少有中学生能够读完他的《哈姆雷特》。面对大量弥漫着功利化色彩的浅阅读,学生只有通过对古今中外 众多经典作品的广泛阅读,才能不断陶冶情操和透亮内心,才能不断获得生活的智慧与思想,也才能有勇气来不断平衡这个充满喧嚣与骚动的、充满物欲的世界;只 有重返经典阅读之乡,才能够找寻到那些与精神、灵魂、生命、本质等有关的东西。

让阅读经典落到实处,不搞花架子。否则学生既没有真正地阅读作品,又被高深莫测的宏论搞得眼花镜乱,最终只能落得个“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 皆不见”的结果。因此,在授课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讨论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效应。在教学中,注意以点带面,既注重对哈姆雷特 的分析,同时还应尽可能地由此及彼、向外延伸,由一个剧本延伸到戏剧理论、戏剧知识,由一个作家延伸到一个时代。

于漪老师曾说:“如果把基础教育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语文学科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学习经典,就是要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去填充和丰富文学作品的艺术空间,完善精神世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高飞的冲动
等待花开的季节
习惯追逐
星空
落落
十字路口
若有来世
蛋白质,原谅我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心路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微风过处
明天
关于年味
逝水流年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真情实感论”岂宜贬低?
独立批评的力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法国小学母语的综合性学习
语文素养论
知难而进,回到语文3——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先生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教师要成为聪明的“合作者”
教育教学叙事A、B、C
小学古诗教学谈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和文本回归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