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盛新凤 《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

盛新凤 《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盛新凤 《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

盛新凤 《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

(2009年12月30晚上,因为个人电脑问题,没能及时参加研讨,向忙碌的小丫老师和参加研讨的老师们道歉。特把课堂实录和个人课评放在博客,以便和老师们交流。)

一、交流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今天盛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李清照的词。你们在课本中学过哪些词?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

S:诗每句字数一样

T:是的,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师生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T:还知道什么?

T:词有的分上下阕。

T:长相思是词牌名。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S:如梦令 忆江

T: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韵律。(我的思考:在和学生的初步交流中,结合学生学过的词,了解词和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积累相应地词牌名。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高主任和盛新凤老师在这里的不同的处理?同样是词牌名,学生理解什么是词牌名吗?高主任结合学生唱过的歌,告诉学生就像歌中的歌词和曲调,这样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的经验、知识的基础形象地理解词和词牌名,而不仅仅知道一个名称,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欣赏配乐的如梦令,初步理解文字的意思。

我们今天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在学习词的时候,要打开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去思考,用心去想像。

出示:如梦令(5:43)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听录音朗诵。

T:好听么?

S好听(我的思考: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出现教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那么,盛老师这样做,用多媒体播放词的配乐朗诵,形式不同,达到的效果由什么不同呢?我想,盛老师这样做,为学生呈现了优美的词和配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初始,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在于学生在听读之后,再来初读文字的话,是否受影响呢?剥夺了学生自己通过认读生字词、品读文字获得的感受了?)

T这么好听的词我们去读读,在最短的时间把它读正确流利。(带着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感觉来读。)

S又齐读了。(教师给学生自读的时间短)

T;我喜欢听一个人读。(指名读)

1、指读。

T非常棒,特别是把生字“藕”花深处的藕“鸥”字都读准了。好,请个男孩子。

S;

T:你看,他读的很有味道。该给他掌声。(9:02)

(生齐读)。

3、初步自学

T:咱们把词读通读顺了,接下来咱们试着读懂。看能否在下面注释注解的帮助下,把大概的意思读明白了?

(学生开始默读,借助老师发下的注解。教师巡视。)

T;小声的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自学)

T:如果你能读懂一个词,哪怕是一句中的一个词,都是收获。学懂哪句说哪句。

S:我来给大家解释第一句。

师:读一读,然后说一说。

生:常记溪亭日暮,就是李清照经常和他的朋友常去溪亭边去玩。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李清照和他的朋友常去溪亭去看太阳下山。

师:太阳下山的美景。

生:沉醉不知归路的意思就是每天玩到很晚,一直玩到兴尽还不回家。

师:你从哪里知道每天玩?你们看注释1,这首词记得就是李清照和他的朋友们一次郊游的经历。

生:误入藕花深处,就是他们撑着小舟要回家,不小心误入池塘里。

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所学,老师相机进行评价补充。

师:在古代的时候许多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好酒助诗兴,李白斗酒诗百篇。沉醉,亦是陶醉,也是酒醉。

生:他们在荷花池里玩,惊起了一滩鸥鹭。

生:他们在那里拼命滑,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了一滩鸥鹭。(我的思考:学生理解的准确吗?教师为什么不置可否呢?为什么不联系词中的关键字来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词意呢?)

三、走进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女词人的内心里世界。

17:15

T:刚才同学们不知不觉地把词读“胖”了。如果把他们都下来的话,你们说这篇文章长不长?你看,这首词才几个字啊!数一数,除去词牌名和词人。33个字,就把这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你看,咱么的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学古诗词,还要有另外一种本领,现在,我们还要把他读“瘦”了。看看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轻轻地读词,想一想。

(默读,思考: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我的思考:教师引领学生在初步了解文字的意思的基础上,给了学生一个很高的站位,整首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这样,培养学生的是什么能力呢?这不就像我们阅读的教学的归纳、概括地能力吗?)

生:我觉得是兴尽晚回舟的“兴”字,因为这是李清照以前游玩时的情景,他们玩得很高兴,我觉得是“兴”

生:我觉得是“常记溪亭日落”的“记”字,因为写的是李清照和朋友们游玩的情景,记下来的。

生:我觉得是“沉醉不知归路”的“醉”。因为风景很美,作者沉醉在风景里了。(我的思考:教师给了学生带着问题来思考、品味、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来自主学习,亲身经历了学习的过程。)

T:我觉得你们刚才说的都很有道理的。(板书:记、兴、醉)不过,我们先照这位男同学的思路来学,来品一品这个醉字。。课文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围绕“醉”字展开的?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再来出声地读一读。(教师引领学生用“醉”统领全文的情感基点,从而从文字中读出感觉。)

(学生再读。22:44)

学生没有举手。

师:咱们先把1、2句一块来读一读,好吗?

(学生齐读。)

师:从哪里读出“醉”字了?

生:“不知”。因为沉醉在里面了,根本就不知道要干什么。

师:不知道回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也可能是不想回家了。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这句。)

生:沉醉,因为她沉醉在这么美的美景当中了。

师:想一想,她在什么样的地方喝酒赏景?

生:溪亭日暮。

师:看到“溪亭”这个词语,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我的思考:教师开始引领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逐渐走进文字之中。)

师:把这画面说的再美一些。

生:湖水是那么清澈。

生:这诗句让我想起来一个诗句,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的思考:在学生依据文字想象画面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引领学生交流,而是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把脑海中的画面和学过的诗句联系了起来,这是什么能力呢?1、把脑海中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表达能力的培养;2,把画面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这是简化语言的过程;3,积累、运用诗句的过程。)

师:读一读,特别读好这个溪亭。

(学生读)

师:咱们古诗就是这样,一个词就是一幅画面。我们在这样的亭子里面,眼睛看到美景,还有浓浓的酒香味。那真是全身心的享受。一起读吧。

生:常记溪亭日暮。

师:还从哪里读出沉醉?

生:日暮。

师:美不美?什么样?

生:晚霞瑰丽。

生:太阳倒映在湖里,仿佛有两个太阳。

师:又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句

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生:太阳红红 的,很可爱。

师:真好,同学们,你们看——(教师播放课件)黄昏十分,太阳慢慢落下去,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诗句——欣赏这样的美景,品尝这样的美酒,那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带着浓浓的醉意读出这样的情。

(生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她和谁在一起?

生:好朋友。

师:他们一起喝酒、吟诗。这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醉了,美酒,美景,李清照享受着美景,享受着美酒,享受着友谊,享受着诗情画意,享受着这样的快乐,陶醉在这样的美丽当中。再来读。

(生读)

师:还从那句词中读出?

S我从第4句的“误入”。因为他们喝酒喝醉了,回家划船乱开就开到了荷花从去了。

S:我从“晚回舟”当中体会到。因为如果他们不醉,不可能那么晚回去。

T:你来读读!

师:读下句。

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5:32

生:我听到了鸥鹭叫的声音。

师:从哪个词听出?惊起。读一读

生: 我听到了划浆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了李清照和她的朋友的笑声。

S:我仿佛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T你从哪里体会到了?

S“争渡,争渡”,热闹的场面仿佛看到了。

T:你来读读。

T;你还看到了什么?

S:鸥鹭飞向天空。

师:怎样飞?很慢?

生:很快的。

师:多少?

生:一滩。

师:真多,读一读这场面。

T:场面多壮观啊!你们听(音乐起,老师讲解)。李清照他们笑哇,叫哇,那场面太欢快了,这时候一河滩的鸥鹭冲出来飞向天空。那是大自然的奇观啊,是一瞬间的奇观。这真是美丽的意外啊。他们高兴么?读出他们的高兴劲。

生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40:02

T:看着美景,品着美酒。看着这美丽的意外。看的她心都醉了。我们从词的”背后“去了解她为什么这么开心?请你快速读一读,这些资料。(我的思考:教师的用意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读懂文字,那么,诗人的高兴由美景、美酒、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起,已经很自然了,教师出示资料,出否有牵引的嫌疑?但是,看到后面的课堂,我想,盛老师的目的是用两首词来对比,来放大——感受李清照一生的心境的不同) (教师出示资料补充)

生:生活非常优越。

生:丈夫也是文学爱好者。

师:生活优越,生活美满,所以,年轻的时候的李清照的一直陶醉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学生读,教师范读)

四、提炼出酒,顺着这个主题来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词,感受女词人不同词所表达的不同的心境。——感受文字的奥妙

师:这难忘的交游的经历她忘的了么?这……所以是“常记……暮“

李清照喝的是什么酒。

生:非常香,非常甜。

生:醇。

生:快乐的酒。

生:美酒。

生:乐酒。45:49

师:李清照的诗词流传下来的有49首,有许多都写到酒。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她晚年写的《声声慢》,听一听,体会体会和这首词有什么不同?

46:57

(教师出示配乐朗诵。)(我的思考:教师出示这首配乐词,引领学生寻找女词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词表现出来的不同心境,教师的两首词的呈现方式都是配乐朗诵,可见,教师是很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的氛围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有点剥夺学生初读的意味。)

师:这首词也写到李清照喝酒,哪一句?

生: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师:此时此刻她喝的是什么酒?

生:闷酒

生:苦酒

生:孤独的酒。

生:愁酒……

师:同样的人喝同样的酒,为什么它的味道就变了呢?

(教师出示,学生再看资料:北宋末年,金入侵,李清照流亡南方,而且丈夫也因病去世,孤苦伶仃。)

生:因为北宋末年经常打仗,丈夫因病去世了。

生:她非常孤独。

生:开始时是优越的生活,后来国家灭亡,在外面漂流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词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她的孤独和愁苦?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一连串来表达自己的愁和苦。

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师:一醉解千愁。

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3:58

生;燕过以,正伤心,正是旧时相识。

生:乍暖换寒时候,最难将息。

师:痛苦绝望的心情只能用这叠词表达,来读。

(学生读)

师:你体会到了他的心情是那样的?

生:忧愁

生:无助。

生:悲伤。

师:化作一行行心酸的泪。

(生再读第一句)

师:寻觅什么?

生:寻觅佳人

生:往事的回忆。

师;(深情地)从快乐的少女到孤独的老妇,她饮尽了生活中的甘辛……让我们再跟他幸福的回忆一次吧!

(配乐朗诵《如梦令》)

总结。读李清照的词,她的才情、酒香、流光异彩。课外再去找一找她的词,读一读,品出酒是味道。

我的思考:看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了主题教学。最近几年,窦桂梅,王文丽一些老师等都在研究,那么,他们这些课有同与异在哪里?

我首先想到的是“主题教学,用什么做牵引的线呢?”1、情感主题,在两篇文章或几篇文章中寻找情感相通处。2,事物主题,文章写物相同处,如本课中两首词都有“酒”,王文丽曾经上过一节《风筝》,也是按照这样的文章之中有相同事物,因而来放在一起一节课来处理的。

注意:1,第一首一定要读充分,第二首略读,进而两首词(或文章)做比较;2、一篇在阅读过程中学习阅读的方法,二篇放手自学,交流。让学生在第二篇文章的学习中自主运用所学方法。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主题教学的课,如丰南教师董军梅的《七步诗》,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就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教学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星空
微风过处
若有来世
习惯追逐
逝水流年
落落
高飞的冲动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十字路口
明天
心路
关于年味
等待花开的季节
蛋白质,原谅我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
教师要成为聪明的“合作者”
小学古诗教学谈
“真情实感论”岂宜贬低?
知难而进,回到语文3——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先生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独立批评的力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素养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法国小学母语的综合性学习
教育教学叙事A、B、C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和文本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