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8

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存在单一、被动的现象,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致使学习的过程困难而艰涩,哪里还谈得上读出文言文的美呢?而眼下新课程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如何让学生从初中起就走近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可谓迫在眉睫了。面对这种现状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呢?

一、重视朗读,感知课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改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步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读懂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不采用教师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将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领悟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如教学《童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可这样设计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比如:项为(wei)之强(jiang)、鹤唳(1i)云端等。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这环节可让学生自己点评,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等等。教师示范读第二节,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节奏。

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学生寻找表述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语意思。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这时候,学生已能当堂成诵了。可以说,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是读。但并不是一读到底,应注意读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初步感知,美读感悟,品读评析,研读理解,运用小组读的策略,最终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以读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切入点,以读来感悟文本,结合自己的经验背景,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读,这样,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冲动,自主学习便也水到渠成了。

二、提供平台,互动合作,让自主学习意识长久保持。

新大纲、新课改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习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要避免“一言堂”,应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长久地保持。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采用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达成共识的策略步骤。

如在教学《世说新语•咏雪》一文时,向学生提出探究讨论的问题:太傅对于谢朗和谢道韫的两个比喻未做出评价,只是一笑而过,那么你认为作者的态度如何,为什么?如果让你来评价,你觉得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还着问题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亲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微风过处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明天
等待花开的季节
逝水流年
十字路口
关于年味
落落
蛋白质,原谅我
习惯追逐
星空
若有来世
心路
高飞的冲动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和文本回归
“真情实感论”岂宜贬低?
小学古诗教学谈
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
教育教学叙事A、B、C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教师要成为聪明的“合作者”
独立批评的力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法国小学母语的综合性学习
知难而进,回到语文3——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先生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语文素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