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文学教育对人文思想的践行

文学教育对人文思想的践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2

文学教育对人文思想的践行

文学教育在当代的处境,已被过度地讨论,以至形成一个难以判定是非的说法:文学教育日薄西山,现实意义甚少。

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类认知、审美形态,对它的传承、研究,当代真地面临着困境吗?或者说,文学本身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时代悲剧?

文学教育既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大凡文学经典,内在的审美精神必然隐含有深刻的人文思想。人类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对人文情怀的崇尚与培育,已经成为人类存在的一种根本意义,促使人类获得了进步与正义。在这个层面上看,文学是永恒的,文学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一个可以推论的追问是:文学教育的具体方法能不能适应当代社会?文学教育有没有实现其应有的对于人文思想的责任?

文学教育的方法,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中国的文学教育从基础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采取的多是知识加阅读的“文本教学法”,无论知识传授,还是审美培育,都以特定的教材选文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与讲解中认识文学,了解作品,熟悉内容。文本成为学生的认识中介,也是文学教育最为基础的平台。从小学的古诗词文本,到中学的小说戏剧文本,再到大学的广义文学文本,都是文学教育的成规,诵读文本,解释文本,欣赏文本,成为文学教育的基本手段。中外古今的名篇佳作,给学生以至美的薰陶,至真的教诲,至善的理想。

不过,接受文学教育的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久而久之的文本接受中,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把作品与社会区分开,让文本从事件中独立出来,文学教育事实上仅仅成为课堂教育,在学生的意识中,文学是远离生活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现实没有多大关系。这就成为文学教育的大痛,十年寒窗的学子培育,最终养成的是他们的课堂文学观念,而不是社会文学,更不是跨越时空的人生文学。

这或许就是文学教育的痼疾吧。

记得当代文学史家陈思和先生曾有过这样的感叹:中文系的学生接受文学教育,却没有审美能力,没有文学所赋予的精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本读得太少,悟得太浅。其实还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文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对于文学的隔离。文学已不是真正的文学,而只是孤立的文本,只是为了成绩而读的文学,只是一种无关社会人生的文学。这样的文学,学生不必去多读,更不可能会悟得太深了。

传统儒学有很好的关于文学教育的方法。

沐风而行,在自然里体悟文学的妙处,是为文学的自然教育法。

孔子领头,弟子们簇拥而游而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这是孔子的理想,也是孔子的自然教育法。

大自然的新风与清丽,师生的融融会谈,文学在春天里被心灵阅读,志趣相合者浴水临风,纵歌而回,那是怎样的将文学置入生命之中的境界啊!

时时温习,处处领略文学之美、文学之尚,是为文学的日常教育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将“学而时习之”的喜悦,与“有朋自远方来”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之境界等量齐观,可见老夫子对温习之看重的程度了。这里的温习,表层上,可以理解为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深层上,则是对所学知识的日常性强化,包括对文学的日常性感悟。生活之中的温习,不仅巩固了知识,关键的是,知识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文学进入了丰富的人生。板结的知识在日常温习中变成了情趣盎然的生活,岂不乐哉?

以所学之诗,论所遇之事,评所感之物,是为文学的社会教育法。

文学之“用”,比不得日常物品,没有实在的考量标准。其实,文学很难以“用”来讨论。然而,文学是有益的,故必有可显之处。《论语》所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子贡问了一个很实际的社会问题:贫困时不谄媚,富有时不骄横,很好吧?孔子说最好是贫困时也追求道德的完美,富有时也看重寻常礼节。子贡由此想到《诗经》也有类似的话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性修养有如骨器、玉石一样,仔细地切磋琢磨,才能臻于完美。诗之美,于社会问题的解答,也是恰到好处的。

传统儒家的几种文学教育法,比照当代中国的文学教育法,其优其乐,可见一斑。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好的启示,可以有效地推动当代的文学教育改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关于年味
逝水流年
星空
明天
落落
等待花开的季节
十字路口
微风过处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蛋白质,原谅我
若有来世
习惯追逐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心路
高飞的冲动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小学古诗教学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和文本回归
“真情实感论”岂宜贬低?
知难而进,回到语文3——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先生
独立批评的力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教师要成为聪明的“合作者”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法国小学母语的综合性学习
教育教学叙事A、B、C
语文素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