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更新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更新教学理念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所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质疑就不是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的好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进程的流畅,更不能在教师“自编自导”和学生“投其所好”制造出的虚假教学繁荣中自鸣得意。

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了新教材,而且还在于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转变与更新了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笔者以参与教学观摩活动的三位语文教师为例,试析他们在教学著名作家孙犁的美文《黄鹂》一文时所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差异。

教学导入从简单到简约

课例一(一位执教不满3年的教师)

教师出示一张黄鹂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只鸟漂亮不漂亮?”学生齐声应答:“漂亮!”再问:“你们知道这种鸟叫什么鸟吗?”学生又齐声应答:“黄鹂!”教师喜上眉梢:“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就是黄鹂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美文《黄鹂》。”接着板书课题“黄鹂”二字。

课例二(一位教龄满8年的教师)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由于时间的缘故,诗文的全部内容老师已经记不清楚了。老师只记住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还有两句,哪位同学能帮老师补充完整?”一位学生声情并茂地应答:“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教师追问:“你不仅回答得很对,而且诗句的朗诵富有感情。你能说出你记住这两句诗的原因吗?”学生继续应答:“这两句诗通过黄鹂的鸣叫和白鹭的直冲云天,描绘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所以我非常喜欢。”教师评价:“生命的呼唤,春天的气息,自在的灵性,闲适的情怀。诗人把生命的美感融进景色之中,因而几多春色、几许诗意,就从一幅立体的、鲜活的图画中溢了出来。正因为如此,这两句诗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黄鹂的美文,这就是著名作家孙犁的散文《黄鹂》。”接着教师板书课题“黄鹂”二字。

课例三(一位执教十余年的教师)

教师先用课件展示出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让学生聆听和着鸟鸣的音乐。正当学生被陶醉之时,音乐与鸟鸣戛然而止,学生都睁开双眼看着教师。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动听鸟鸣,是一种叫黄鹂的鸟发出的,这种鸟的叫声很美。那么,在自然界中这种鸟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作家孙犁笔下的黄鹂。”接着教师板书课题“黄鹂”二字。

课例一中,凡预习过课文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暗示下猜到图片上的鸟是黄鹂,因而教师的提问制造出的热闹气氛实际上是一种假活跃,并不能达到对学生的启智作用。课例二中,教师的导入设计注意到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但教师的提问设计对学生而言显然也是个“请君入瓮”的假问题。课例三中,教师从意境的创设,到启发性的想象,再到导入语的描述过渡,过程比较完整。由此可见,教学导入是一个“蓄势”的过程。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似乎更多偏爱课堂教学导入的形式设计,而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则更注重教学导入形式和后续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从精彩到出彩

课例一

教师提出问题:作者几次写黄鹂?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4次,按照时间的顺序。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黄鹂生存状态的词语,并从词语感情色彩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环境中的黄鹂。由此,揭示文章的主题:环境决定命运。为进一步深化主题,学生再一次朗读江南春季太湖之上描写黄鹂的语句。

课例二

教师布置学生通读课文,并找出描写湖光山色中的黄鹂的语句。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感受黄鹂的美。接着,教师追问:“为什么作者在前段文字中不能充分展示黄鹂的美,是什么禁锢和限制了黄鹂的美?”学生阅读课文并归纳:抗战时期,炮火连天的环境,美丽的黄鹂只是一闪而过,不能达到美的极致。青岛养病时,人类的射杀,是黄鹂不能达到美的极致的禁锢和限制。逛鸟市时见到的黄鹂,被系在一根木棍上,这成了它们的禁锢和限制。教师归纳总结:黄鹂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飞翔,才能活出它的本性,才能展现出“美的极致”。最后,教师揭示主题:只有在相应的环境里,各种事物才能发挥它的极致。

课例三

教师引导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把握黄鹂“自由啼叫”、“自在飞翔”的美。当“自由”和“自在”受到束缚和限制时,黄鹂又会是怎样的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边找描写黄鹂的词语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历程。抗日战争——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飞起来,迅若流星,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映着阳光(作者惊叹中有一丝遗憾);青岛疗养——互相追逐,互相逗闹,一去不复返(作者高兴中有几许惋惜);闲逛鸟市——系在一根木棍上,悬空吊着,焦黄的羽毛,神气凄惨(作者愤怒中有几分怜爱)。只有在太湖之滨——黄鹂自由啼叫,自在飞翔(作者赞叹中充满极度的喜悦)。作者的感情变化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和美的追求,而自由和美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极致。

课例一以时间为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片段所表现出的情感变化,并最终揭示文章主题。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但缺少教学悬念的设计和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课例二,从文章最精彩的文字入手,倒嚼甘蔗,从外部分析禁锢和限制黄鹂不能达到“美的极致”的原因,从而揭示主题。该教学设计人为地设置了教学冲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课例三中的教师也是从文章最精彩的文字入手,但他不仅从外部引导学生分析,更从作者内心世界情感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美和自由的追求,深化了主题。由此可见,追求课堂教学的生机盎然,要求教师即使面对同一篇作品,也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指导,方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丰富的教学体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好书伴我成长
中秋之夜
观潮导游词
上网中的一件事
森林大比拼
我当小老师
金碧辉煌的威尼斯人酒店
我帮妈妈做菜
一个小女孩
我喜欢的红领巾跳蚤市场
傻傻的我
我真高兴
走进秋天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对《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对《网络传播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审计信息化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商业银行建设良好信贷管理文化的思考
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思
关于“教育是本原生产力”问题的几点思考
生态农业模式分类研究
当前煤炭企业岗位薪酬分配制度初探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辽河水质污染问题探究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控制措施
文化是生态旅游之“魂”生态旅游是文化之“体”
公租房公共活动空间使用情况与满意度评价调查研究
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对策
从公债的负面作用看公债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之一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之二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之二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之一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教学设计之一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之一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之一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之二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之五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之三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超精品分析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之一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之一
丹齐克《指印》原文阅读
《指印》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