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语言 形象 情感
一位专家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给学生留下语言、形象、情感。茹茉莉老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第一,扎实的语言实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可以在茹老师的课上处处看到语言实践的影子。比如,在字词教学这个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读正确字音,读好一个字,再连字成词,读准词语。茹老师并未就此打住,又将词语放回文中句子,引导学生读通句子,并理解词语。这样从字到句,形成一个梯度明显、立体的语言训练群,由易到难,逐步提升语感。同时,茹老师还妙用比较,敏化语感。比如,“zheng”与“shen”的比较,“叨念”与“念叨”的比较等,通过比较,自然自觉地进行辨析,内化语言。当然,最精彩的比较辨析是茹老师对“困”的教学。第一步,回忆课文理解“困”的第一种解释;第二步,应用版画,形象体验“困”的第二种意思,并用文中语句印证;第三步,引领学生进入文境感悟“困”的第三种含义。围绕文本,层层深入,创设情境,在具体的语境中实践语言,强化语感。
第二,传神的形象塑造。沈大安老师一直强调:形象大于思想。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透过语言彰显形象,其实就是透过语言领悟思想。只要形象深入人心,思想也就根深蒂固了。茹老师抓住“困”字进行的教学,不但以此为载体,进行了有效的语言实践,而且,通过对“困”的品读,深入文本字词句,咀嚼感悟,在学生的心中塑造了这样的形象:成千上万的小鱼困在浅水洼里,正遭受太阳的炙烤,水正悄无声息地被太阳蒸干,正悄无声息地被沙砾吸干。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鱼正一步一步濒临死亡。所有这些不是老师夸夸其谈,而是与语言实践巧妙结合,完全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所以,形象塑造并不浮华,学生能入情入境,鲜明地感受到这样的情景。因此,“困”字的教学到此已经一箭双雕,为后面激发情感,形成生命意识,感悟文本主题,搭设了一块飞跃的跳板。
第三,真实的情感体验。其实,将形象植入学生心田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只要鲜明地引领学生感受到文中形象,学生便会高兴着文中主人公的高兴,着急着文中主人公的着急。通过“困”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小鱼的岌岌可危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困”走近了文本,教师应用多媒体等创设情境,深入到字里行间,走进形象,融入情境。学生的着急、同情……便油然而生,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要拯救小鱼的念头,唤醒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教师始终不离文本,所以感情显得真实自然,没有雕琢的感觉。
茹老师“困”字的教学,可谓一箭三雕。三个层面,浑然一体。不仅仅是进行语言实践,也不仅仅是人文感悟。在语言实践中有情感参与,从而不会枯燥,知识因浸润情感而有了动力;在感悟形象情感时不离字词句,从而不会浮华,情感因依靠语言而有了家园。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人文与工具牢牢地粘在一起。
观课后,反思良久。我想:茹老师能抓住“困”是技术,还是艺术,或说是语文意识?后,想起了宗白华在《论文艺的空灵和充实》中的一段话:“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的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现代和将来的艺术也应该特重技术。然而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而是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我想,这一招值得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瞬间的永恒
- 谁懂“90后”
- 谁来关注我们的心灵
- 书香
- 青春是个守望者
- 微笑
- 人类需要梦想
- 水之声
- 无论走过多少荒芜
- 窝起来看天━明天:花开两指间
- 文学从我们身边悄悄走过
- 知音难逢
- 让温情像空气一样
- 智慧与忧愁
- 重要
- 浅谈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 漫步在五光十色的音乐画廊里
- 试析《金刚经》的生命本位意识
- 《宝贝》除了贫嘴还会干啥
- 向行政执法机关派驻检察室之思考
- 悲催的是:露骨和鸡贼 真的成了捷径
- 黄晓明 继续苦逼二逼地做着牛逼的事
- 孙俪拍广告娘娘级“伺候”
- 别慌,朱莉的俩宝贝至少看上去还在
- 杨幂 为全民狂欢而生的偶像
- 林志颖横店“调戏”女配
- 莫忘初衷,坚持最初的音乐梦想
- 有人赚大钱 有人成炮灰
- 电力自动化中电量采集与计量系统的运用分析
- 告别路人迎来幸福
- 繁华落尽见真淳——语文课,我拿什么给学生?
- 让语文成为放飞生命的天堂
- 怎样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 朱宣谕
- “作文三步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语文,给我一个热爱的理由
- 语言 形象 情感
- 回顾我的语感教学
- 语文教学对话的内质与外化
- 让学生站在讲台上
- 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 如何做好高中选修课的指导
- 别拿语文不当语文
- “问题教学”的问题设计
- 情境不是教学内容的漂亮外衣
-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