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2
教小学生作文可以向图画老师学习
我过去写过一篇《语文老师可以向唱歌老师学习教法》主要讲阅读教学,发表于1993年1月《小学教学》。时隔14年我又来写一篇《教小学生作文可以向图画老师学习》,是专门谈作文的。
“作文”这个概念其实是非常广阔的。从低到高,可以有许多层次.婴幼儿呀呀学语,学词汇,学说话是作文的准备(口语表达);认字后写留言条,写日记,写信,写笔记,……是书面表达,是作文;写报告,写合同,写广告,是作文;写短文,写小说,写剧本是作文;写学术报告、博士论文也是作文;写《红楼梦》、《史纪》更是作文。那么我们小学生作文是什么样的作文呢?这个问题搞不清,作文教学就会打乱仗。现在我国小学生作文教学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问题,如何界定的问题。
正确的界定:小学生作文是习作。可以有几个参照:
叶圣陶先生的话:“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叶圣陶论小学作文教学》第3页)“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己。……果臻文理通顺,习作课即为成功。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同上,第4页)“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同书,第9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关于习作要求写着:“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以上可以看出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练习,是训练,是练笔;不是成人的写作、著作、文学创作、科学论著。是最初步、最浅近的文字表达。它必然是幼稚的,初级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它是一个过程,由不通到通、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而且是缓慢的过程(一般如此,个别有天才的例外)——达六年之久。最后基本达到标的,达到及格,就可毕业。拿错别字来说,根据我数十年实验,错别字全班达到0.4%是我所见最高的水平。即使这样的“凤毛麟角”,也还有错别字。更不要说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了。以后还有初中、高中……的练习,再去提高。
说清楚这一点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打乱仗”会干扰基础训练,会模糊目标,减低效率。“教之道,贵以专”嘛!因为这样过于拔高,是拔苗助长,增加难度,使学生为难,以致害怕,丧失兴趣和信心,自然影响学习效果。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哪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不会走就要人家跑呢?
现在是普遍弄不清楚这一点。试看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小学生作文的文章有多少是说到点子上的?无限拔高有之,引用创作理论有之,优秀作文越来越奇并作为目标有之;却很少讲怎样指导学生写通文章的,避免病句的,减少错别字的,学会格式的……那些“高深”文章作者的意图是好的,可惜早了一点,高了一点。须知我们教的是七八岁的娃娃!
怎样教小学生作文,我觉得可以学一学图画老师。
图画老师让一二年级学生画画,先要教坐姿、执笔姿势,怎样运笔,怎样用色,怎样构图……从最基本的入手。教作文也该先让学生认字,认词,用词造句说话,知道怎样才是一个句子,标点是干什么用的,怎样用……总之,要从最基础抓起,抓好。
图画老师要教小学生画自己熟悉的、认识的实物,一般不画没有见过的东西(想像画宜靠后)。写作文就要写学生熟悉的人、物、事。
图画老师要根据年级、年龄、各人的基础来定训练项目、目标,不提过高的要求。作文也该随年级、年龄来安排训练目标,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图画老师要让学生动笔前先观察,先构思。作文也要让学生先观察实物(如果写观察作文),先调查了解,看清楚了,想清楚了再动笔,不可逾越准备阶段。
图画老师要让学生先构草图,改草图,再逐步画出图画。作文也要先让学生写提纲,认真构思,不要急于动笔。如果能让老师看一看改一改提纲再动笔,更好。
图画老师对学生的画总是鼓励,说有进步,并提出不足,帮助改图,改色。作文也要鼓励学生敢写,有进步,并帮助修改。
图画老师常从临摹开始,但逐步要求达到自己创作,有个性,不赞成只会临摹,依样画葫芦。作文也可以模仿课文中的词句,但逐步要求达到有个性,有特色,不许抄袭。
最后,图画老师都会画画,都能示范。教作文的老师自己也必须会作文,会示范,会鉴赏,会批改。
说了那么多,其实是一个意思:
作文是一种技能训练,技能是要靠学习者自己下功夫,循序训练,反复训练,自我领悟,自我体会,逐步掌握的。而且各人不同。教作文好比教人画画,教人骑自行车,教人游泳,心急不得,弄得学习者很为难,甚至不想学,不想写了,那不进了死胡同?想一想儿童是怎样学会说话的?要经过多少年!用嘴说话难,用笔用汉字说话更难,要体谅学生,用心去帮他。这里关键是两个字,一个是“懂”,懂得作文是怎么一回事;一个是“爱”,要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爱护小苗顺利成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些渐渐远去的背影
- 让童心快乐飞翔
- 感悟时间
- 有一种信仰
- 学会舍弃,独上高楼
- 人生,应经历些什么
- 活力再现
- 重识生命的意义
- 和无数生活在一起
- 我生活在思考中
- 种植幸福
- 成长中的开门关门
- 呼唤感恩
- 喜迎奥运,共创和谐
- “放弃”
- 丈母娘选女婿:秒杀99%男人
- 听花开的声音
- 馋人说吃――原来那不叫面条/雅舍谈吃――菜包
- 腊肉的发展历史:松柏烟熏腊肉的制作方法
- 文化名家品酒录――我的喝酒(中)
- 郭宝昌:“文革”不能拍,就只好拍1912这段了
- 安吉丽娜·朱莉 身体力行的女性先锋
- 傍晚的那场邂逅
- 传统家庭伦理的困境
- 娱乐圈黑势力
- 炒婚被套,一个卖婚女的晦涩人生
- 信任是一种选择
- 汤唯恋情“明冷暗热” 与男友机场拥吻难舍难分
- “与人”玩摇滚,不亦乐乎
- 莫言北京五环购新房
- 也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道士塔》教学后记
-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反思
- 教小学生作文可以向图画老师学习
-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与思考
- 构建新型的初中语文课堂
- 改造课堂:让语文课快乐动感
- 关于选修课教学的讨论
- 四年级第四单元作文《写一种小动物》教案
- 积累与梳理中存在的问题
- 课外资料怎样“以少胜多”?
- 品读名师经典课堂(一)
- “简单”是一种智慧
- 追求语言形式和人文情感的同构共生
- 从《羚羊木雕》看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