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激趣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正确运用,将对文言文教学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不怕”。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时至今日,有些文言语汇已不再使用,有的虽然使用,但意思已发生了变化。这无疑给当代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很多困难,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由于时空相距遥远,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学习文言文难免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因此,打消学生顾虑,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轻松愉快、兴味盎然地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在教学前,笔者先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言简意赅、字约文丰、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特点,再联系学生喜爱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让学生知道只有学好了文言文,才能更好地迈进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笔者还在课上引入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奇闻轶事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五柳先生传”(八年级下册)一课时,笔者通过介绍陶渊明在我国思想、文化、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奇闻轶事的讲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不求甚解”部分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听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不求甚解”与“好读书”互相矛盾吗?学生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笔者指导学生得出:这两句话不相矛盾,不求甚解的前提是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出“不求甚解”的道理。这时笔者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开始学习,这样大大降低了古文的难度,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喜爱”。
初中学生反应敏捷,思维活跃,荣誉感、自尊心强,但也贪玩好动,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容易转移。让他们在课堂上坐得下来,听得进去,真正感悟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学中笔者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采用文言文背诵比赛的办法。具体先背什么,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每背诵一课,就登记下来,看谁背得又多又快。笔者利用早读进行抽查。这种做法,既检查督促了学生的背诵情况,又节省了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督促了一部分不太自觉的九年级学生,从整体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笔者还组织组与组之间、男女生之间、学生个人之间进行比赛。为了取胜,学生自觉地进行抄写、讨论,课上专心听讲,早读课出现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局面。一位叫李登卫的学生说:“为了赢取比赛,我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就抓紧时间背诵,晚上睡觉前还要在脑子里背诵一遍,不仅养成了课后背诵的良好习惯,还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在比赛中,笔者允许学生出现三次错误,并给予适当提醒或暗示,其目的在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踊跃、积极地背诵,这种人性化的做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通过幽默激趣,让学生“理解”。
必要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来吸引学生,调节气氛。比如讲《愚公移山》(九年级下册),讲到课文第三段的最后一句“河曲智叟亡以应”时,笔者感到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就故意来个错问:“‘河曲智叟亡以应’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河曲智叟用死亡来回答?”学生笑答:“不是,绝对不是。”“河曲智叟如果死了,那还能回答什么,再说河曲智叟有必要用死亡来回答吗?实际上是被愚公说得无话可说,哑口无言。这‘亡’字,不当‘死亡’来讲,它通‘无’,是‘没有’的意思。”几句话就把整个课堂气氛搞活跃了,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引导总结归纳,让学生“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曰:“熟读而精思”,都说明了学习要善于总结,认真思考。
初中学生头脑灵活,接受知识快,但知识掌握不牢固,容易遗忘。为此,笔者每上完一篇课文,都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总结。比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册)后,有目的地让学生总结归纳初中阶段文言文中“间”的不同意思。笔者布置完任务,学生就进行了积极地搜索,发现“间”在古文中先后出现过四次,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通过总结归纳,学生不仅掌握了文言文中一字多义的用法,而且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习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走近竹林深处
- 文明奥运,文明人生
- 雪夜
- 竹密岂妨流水过
- 抢
- 伸出我们的手
- 心灵
- 破碎的魅力
- 沉淀
- 珍惜拥有
- 传递在情理之中
- 个性就是财富
- 其实,你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 是时代造就了“90后”
- 青春
- 打造诗人的家
- 《钢铁侠3》的酱油君也有春天
- 衡山路十二号精品酒店回归红砖墙
- 大佬们的太极禅
- 走,踏青去!
- 转个身还是爱你
- 《爆·蛹》暗流“蛹”动
- 岭东书画院的艺术家群像书画见人心
- 换套西装 做大娱乐家
- 张默牛萌萌拥吻回家恋情曝光
- 养生小妙招保护各个器官
- 从鞋跟儿磨损状况看潜藏疾病
- Flying Lotus “Until the Quiet Comes”万花筒里的碎片
- 去你的亚马逊
- 您要当心嫉妒啊
- 老师,我们还需要把字写好吗?
- 汪秀梅《鸟的天堂》课堂实录
- 射门集锦式课堂的精彩与不足
- 用模块备课破解备课迷局
- 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以诗歌教学为例
- 一堂语文课如何有效
- 请再杀个回马枪
- 多元解读:构建文本解读平衡
-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轻重失衡
- 引导无痕 陶醉花潮
- 困境与突围:文言文教学的诵读
- 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
- 语文教学:老师请把课讲得简单些
- 做一位会“偷懒”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