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1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上很难听见不对“错了”,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回答等诸如此类的批评性评价。当下提倡并流行激励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诚然,激励性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等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遗憾的是,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矫枉过正,一味称赞,完全不看对象,不分情境,方式单一,语言含糊,一律激励百分百。大致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现状:

l、泛化型。就是指教师课堂评价满天飞,教师的称赞表扬声不绝于耳,无论是读了几句书,还是写了几个字,无论是答了几道题,还是回了几句话,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称之 真好、真棒或者兴师动众,一次次要求全班学生掌声鼓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盲目型。就是指评价的词语与评价的事情对不上号,教师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 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不分青红皂白,乱表扬一气。

3、空洞型。就是指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不是好 很好 就是真棒、真聪明 真能干 不知好在哪里棒在何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4、降位型。为了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教师对学生评价过高,随意地给学生戴高帽子,有时还故意降低自己,抬高学生,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身份,忘记了教师是传道解惑的形象,有失身份,有损形象。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激励性评价的激励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评价要恰到好处

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没有错,可是一节课上如果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不安,这样的表扬鼓励究竟能有多大作用?无论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很浮躁,他们还会在乎表扬吗?福建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倍受呵护,本来就有强烈的自我优越感。他们欠缺的不是无休止的鼓励和表扬,缺少的是挫折教育。苦难和挫折是最好的大学。因此课堂评 价不能过多过滥,而要把握好评价尺度,对正确和具有创造性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使评价用得恰到好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一般性的回答可以点个头,举个大拇指等。

二、评价要有的放矢

评价要根据对象、场合及回答情况而灵活使用,对成绩差、自卑的学生,应多给一点;对处于优势的、骄傲的学生,应适可而止,因为适时的激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而过分表扬 会导致学生骄傲;对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中哪怕只有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教师也要善于抓住这鸡蛋中的骨头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学习的激情。

三、评价要言之有物

太好了! “太棒了”!好在哪里?棒在何处?是语言表达清楚,还是对问题分析得透彻,应该要具体些,而不要含糊其词。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应当给予肯定和赞许,并指出好在哪里,以激发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动机;对学生反馈上来的那些错误信息或判断,也应该及时给予否定和矫正,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改错。

教师要做到言之有物,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1、精当的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宫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并进而明确不是,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的教师让学生朗诵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请再读一段。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关怀的温暖。

2、强烈的启迪性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如一位学生作文 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女孩的眼睛,我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是这样比喻,学生回答透明嘛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我没有急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与可爱。

3、必要的深度性

无关痛痒的随意性评价就像蜻蜓点水,在学生的头脑中很难烙下较深的印记,这就需要我们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一股穷追不舍的精神。当然,这又涉及到另一个矛盾, 教学计划与课堂随机处理的冲突,因为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节外生枝。有时教师会想不到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此差,对文章大部分内容的概括如此不尽如人意,学生只讲了课文内容的 一小部分,因而穷追不舍继续追问,直到学生概括出主要内容为止,也没有细想过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三地说不出下面部分的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是随即过去,还是追一追?我总是选择后者,并且还不惜花时间去归谬、引发。如此坚持,学生语言自然就会通顺、准确了,到时再去花精力顾及其它也不迟,就有时间去全面发展他们了。先把基本的理顺了绝不是白费力气,有句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四、评价要摆正关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何况,一直以来,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是知识的权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了突出激励作用千万不要采用降低自己的方法,偶尔用一次,可能还有效果,如果经常这样,这位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失去威信,没有地位。这学期初,我听了两位教师的公开课,一位男教师就采用这种方 法,身边经常能听到你回答得真好,恐怕老师也说不出来 “老师还没有你想得周到”,“你概括得太棒了,老师也自叹不如”等等这些话,听课的我不禁在心里想道:“你这么不行,干脆让学生来算了。”我会这么想,能保证学生不会这么想吗?而另一位女教师的课堂评价就相当精彩:“老师认为你是我们班的心理调剂师”,“你想得真细致,搞科研工作最适合你了”。你的想象太丰富了,是未来的文学家啊!既激励了学生,又不失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形象。

一句话,一辈子,恰如其分地评价能激励人的一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必须加强教师评价的艺术修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闪亮的石头和金子
白色的血液
蓦然回首
花开花落
风之恋
感悟地震
划破苍穹
学会宽容
绿,必须永恒
永恒的坚守正直
感恩——让幸福绽放每个角落
稚气漫过岸沿
争渡,争渡,执着人生何处
灾后的人性思考
感谢消逝,我们在行进
上颌扩弓矫治儿童期咬合紊乱临床价值
两种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
篮板痴汉 幸福生活
牙周外科术后不用塞治剂的临床观察
超声诊断乳腺病的研究
呼吸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与控制措施
医院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途径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GIS在南宁市卫生应急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58例临床治疗分析
探讨肝脏超声诊断疾病的声像图特征
滦南县普通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浅谈新时期儿童糖尿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
玉米剥皮机致成人手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
浅析我院药师如何与患者沟通
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进行对话
还有多少被“误读”与被“创造”的文本
好的课堂教学应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立体《雷雨》:最成功的语文课
外国文学简介
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
课堂阅读,呼唤回归真实
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广读•勤写•少考
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薛法根: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怎样和学生沟通
何为“热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