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关于选修课,新课标设计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课程模块进行教学。选修课占的比重大(必修课程只占1.25学年,而选修课程占1.75学年;必修课共10学分,选修课可获14学分),模块多(人教版、苏教版新课标选修教材均设有16个模块),且大多数是以前中学未曾尝试过的课程,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中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建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因此,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成败。

南京师大附中是在全国率先实施选修课的学校之一(校本选修课已开设了22年),2004年3月至4月我校校友――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我校高二成功开设了《鲁迅作品选讲》选修课程。我校04级学生在高一就已进入苏教版语文新课改实验区,至06年1月已完成高中必修课程五个模块和选修课程“《史记》选读”模块的教学。本文就我校《史记》选修课程的教学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现不揣谫陋,以求方家指正,更好地指导选修课程的教学。

一、课程目标

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

二、教材整合

我们选用的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该教材分八个专题,节选了20篇,由于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只有10周时间,因此我们又精选了其中《太史公自序》《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孔子世家》《屈原列传》《廉颇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等进行课堂选讲。有些专题,文本可以相互打通来教学,如《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关系密切,故放在一起进行研读。教科书中其余篇目让学生课余自读。教学时绝大部分学生阅读《史记》兴趣浓厚,还购买了全套《史记》以及有关评论《史记》的书籍来研读。

三、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既不能好高骛远,照搬大学课程的方法,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下面列举我们开设《史记》选修时主要采用的方法:

1.讲授式教学法。如《太史公自序》等文史知识复杂,可由教师讲授。《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等可由学习小组共同设计教案,选出最佳教案,由学生小组一人或几人协作讲授。

2.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也可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设专家讲座。充分利用南京高校师资强大的优势资源,邀请《史记》研究专家开设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音像资料,赏析《史记》中的影视片断。如让学生欣赏《霸王别姬》《英雄》等,比较改编后的剧本与《史记》原文的异同,品评其优劣。

5.组织辩论会。如学习《太史公自序》《屈原列传》及《报任安书》就“生”与“死”话题展开辩论,学习《淮阴侯列传》就“韩信是真谋反,还是被诬陷”设正方、反方展开论辩。等等。

6.举办话剧节,让学生将《史记》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断改编成话剧,并进行表演。正如史记专家韩兆琦所说:“《史记》中有些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对后代小说、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对这些作品的文学成就就应该深刻体会。”如让学生表演“鸿门宴”“易水送别”“高祖还乡”等经典片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增强书面和口语表达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7.举办成果展示栏,可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与论文在校园内及时展示。营造研读、探究《史记》的浓烈氛围,让学生有阅读、探究成就感。

考虑到语文学习和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教学中还要充分让学生朗读,以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重视主动积极的参与,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火花的迸发。例如: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课文《滑稽列传》第91页“身贫鄙者余财”中“贫”当是“贪”的讹误(遍检各种版本的《史记》均作“贪”不作“贫”字),笔者给以充分肯定。对《史记》中的标点、注释等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教者应积极鼓励。如学生对《项羽本纪》中“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标点提出异议,认为“去”后可加逗号。在教《李将军列传》时对文本中这句话“居无何,匈奴入杀辽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有疑问,认为这时右北平太守不一下子就有两个了吗?作为教者在备课时就了解这一版本问题,引用韩兆琦先生的考证观点:泷川资言《会注考证》中认为“韩将军徙右北平”下有一“死”字,今脱,《史记?韩长孺列传》中有佐证:“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日,病殴血死。”令学生信服。教师上课前就要将文本读透,揣摩、探讨一些问题,参阅有关《史记》研究论文论著,高屋建瓴,教学活动才能挥洒自如。当然,这些探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归纳能力,引发探究,而不是奢求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1][2]下一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位医生与“非典”的对话
电脑打水印
宁波的服装节
捉蟹
国庆节
未来的书
流行的乐趣
学捏饺子皮
我虚惊一场
可爱的“小猪倌”
家乡变了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蚂蚁与蚯蚓的“悬案”
在公共汽车上
不该发的脾气
关于政策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关于新时期高职内涵建设路径探析
关于近十年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综述
试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敏感的表征维度与形态
关于定量分析法在高职教学考核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成人高教的转型发展与创新型教师关系探略
简论对瑞士高职教育特点的分析与借鉴
试论成人学习的SWOT分析及其成人教育应对策略
试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政策执行失真及其矫治
关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建构
关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
关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策略
厘清与超越:析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孔雀东南飞》中的“自”字再探
“恨恨那可论”中的“恨”是“愤恨”吗
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效果
换个方法读《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结构缜密蕴涵深刻──《孔雀东南飞》赏析
也谈《孔雀东南飞》的几条注释──与黄岳洲先生商榷
《孔雀东南飞》中“区区”释义管见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自”
汉代儒术统治下的一幕悲剧──我看焦、刘爱情之归宿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几条注释
《孔雀东南飞》中“相”的用法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的“自”字》补释
“结发”注释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