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1
珍视教材中的背景资源
从阅读教学现状看,不少老师对“教材开放”理解偏颇,一味求拓展,抓延伸,以至把文本放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有了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可见,教材是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须百般珍视,认真开掘,合理运用。
语文背景材料的丰富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但这是把双刃剑,认真选择,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而不分主次,无限拓展,则会冲淡主题,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如是因为背景材料缺乏影响阅读,无疑要寻求背景的支撑,但如果教材本身隐含着相关的背景材料,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细心阅读,切不可舍近求远地追求拓展。如学习《晏子使楚》一课,一教师占用10多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下发的背景材料,了解春秋末期“七国”的地理位置、国力强弱、相互关系等。初看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但兴师动众地花这么多时间,让学生去了解与文本阅读不着边际的内容,实在是劳民伤财。
事实上,课文前两节已经对故事背景作了明确交代:“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对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师:请大家仔细读读一二两节,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阅读体会后引导交流)
生:我知道,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晏子访问楚国,按理楚王对晏子不该小视。
师:是小国就可以小视了?
生:我的意思是,国家之间交往应该不分大小和强弱。可楚王认为自己强大,不把别的国家放在眼中。但齐国也是大国,他可得掂量掂量。(笑声)
师:哦,你是这个意思。其他人读懂了什么呢?
生:虽然楚国和齐国都是大国,但从第二节可以看出,齐国的国势比不上楚国,所以楚王不把齐国放在眼中。
生:论国家的大小,两个国家不分上下,但论国家的实力,齐国不如楚国。
师:对啊,课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来国家无论大和小、穷和富、强和弱,应该一律平等,可楚王却不这样认为,他想借此机会侮辱晏子,显显自己的威风。
在阅读了晏子与楚王斗智斗勇的经过,理解了他的大智大勇后,教师又这样引导:
师:一个使者,能从容地对付傲慢的国王,这是为什么呢?
生:晏子凭借的是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没有勇敢,便不敢与楚王斗;没有智慧,他无力与楚王斗。
生:国家的尊严由于晏子的机智和勇敢得到了维护,晏子个人的人格尊严也由于国家的强大而得到了维护。
师:说得太好了,没有国家的强大,晏子就难以与楚王进行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没有晏子的勇敢机智,国家的尊严也就难以得到维护。
上述案例中,教师把背景的发现和运用,巧妙、合理而又有效地融合于文本的阅读感悟之中,使得背景对人物的凸显作用那么清晰,使人物与背景的依托关系那么明显。由此可见,面对浩如烟海的背景材料,教师要审时度势,认真权衡,如果文本的背景足以让学生去阅读感悟,就无需多此一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才艺表演
- 难忘的跳绳比赛
- 热爱生命
- 过年了
- 我的课余生活
- 智慧星评比
- 父母给我的爱
- 过生日
- 踏青
- 我学会叠军被
- 一次难忘的实验课
- 老鹰捉小鸡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吹泡泡
- 第一次给父母做饭
- 张赦提纵妻受贿
- 数万个政府网站首次大普查
- 电话诈骗成“台湾之耻”
- 当清明节巧遇复活节
- 辞职检察官杨斌在想什么
- 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剑阁实践
- 鉴古视今 陈廷敬治吏的启示
- “断崖式降级”执行标准应量化
- 黄吴李邱的“九·一三”之夜
- 坐班房原来不是坐牢?
- 再见,李先生,谢谢你
-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优质
- 深圳创客:从地下到地上
- 最远的距离,莫过于低头玩手机
- 官员“雅腐”如何影响政治生态
- 登山
- 西湖的“绿”
- 猎人海力布
- 山雨
- 第26课 *桂花雨
- 语文四年级下学期 第八单元测试题
- 加了一句话
- 鸟情
- 落花生
- 其他教案-小学语文第四册复习
- 在大海中永生
- 地球万岁
- 《小英雄雨来》
- 18月球的自述
- 黄河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