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从“同文异教”两岸四地看语文教学的异同

从“同文异教”两岸四地看语文教学的异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从“同文异教”两岸四地看语文教学的异同

2007年9月28~30日,首届两岸四地“同文异教”交流会在澳门濠江中学举行。会议由澳门中学语文课程研究会主办,由澳门濠江中学、香港教育学院和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协办,珠海市中语会承办。海峡两岸共同展示了七堂语文现场教学课,它们分别是初中的现代文《背影》,分别由澳门培正中学杨珮欣、濠江中学黄晓韵,以及珠海拱北中学黄瑾执教,高中的文言文《陈情表》,分别由深圳新安中学吴泓、香港佛教茂峰法师纪念中学袁国明、蔡凤诗,东莞东华中学秦茵,以及台湾台南科技大学彭易璟执教。每半天的课堂教学之后,由专家点评课例。这次语文交流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海峡两岸语文教学的窗口,也使我对中国语文如何教学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目前仍处于“震荡”期的中国语文教学多了一些现实的思考。

纵观七堂课,从“同文异教”现场,可以窥视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诸多差异。

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差异

一、课文承载着什么

文以载道,从古至今一直提倡。课文是个例子,它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文化语言等内容,海峡两岸对于课文所承载的信息,语文课堂应该传承的内容,两岸四地有不同的理解。港澳台三地教师执教时,依据课文向学生渗透一些传统文化与思想,这一点与大陆教师明显不同。比如,澳门培正中学的杨珮欣老师在教学《背影》时,在第一个环节里要求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关于亲情的文章,提到母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伟文而且备受欢迎,相反,对父亲的爱却显得含蓄,为什么?教师给学生讲解两个概念“父权世界”“三纲五常”。这堂课的末尾,教师给同学们配乐展示一组自己学生写过的亲情文章,最后,留给学生一句古训与之共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香港中学袁国明、蔡凤诗两位教师运用现代语境理论教学《陈情表》,强调语言的交际功用,围绕李密跟皇帝说话时所考虑的交际因素“委婉、谦卑、尊重,以理动人”展开分析。台南科技大学彭易璟老师则几乎是把《陈情表》当作一堂忠孝教育课,整堂课只教学课文第一段,围绕一个“苦”字大做文章,引导学生朗读开头至“形影相吊”处,然后要求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不会留在祖母身边?接着,让学生听读《哭竹生笋》: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教师给学生讲述孟宗尽孝的故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然后,教师引用《论语》里的句子,告诉学生什么是孝。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让学生朗读句子,教师讲解句子的含义。之后,播放《水蜜桃阿嬷》的片子,引领学生观看,要求注意人物对话,观看之后不断问学生,里面的各个人物分别是个怎样的人。把片子里的人物与课文中的李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古人的思想感情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整个一堂课似乎更像是思想品德教育,而不是高中语文教学。相比之下,大陆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则更多地关注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阅读能力,立足文本,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教材为本,注重语文能力的训练。

二、目标教学的自觉意识养成与否

从会议展示的七堂语文课中可以看出,港澳台三地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每堂课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一堂课开始时就告诉学生本堂课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澳门培正中学杨珮欣老师教学《背影》在介绍作者之后告诉学生:“这堂课,我只有四个问题,问完就下课。”香港中学的袁国明、蔡凤诗老师教学《陈情表》时,开头就告诉学生,本堂课运用交际语境理论来解读文章,先介绍交际语境理论的因素,提出一些与文本理解和交际训练的要求,然后分组讨论和学习课文,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任务目标与分工非常明确。台南科技大学的彭易璟在教学《陈情表》时,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她的授课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第一段课文;第二部分讲述历史上孝者,中国古代有24个人(二十四孝子)像李密一样的尽孝者,我们一起评一评;第三部分大家一起观看《水蜜桃阿嬷》的片子,从这里获得启迪。然后,教师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环节都非常明晰。相比之下,大陆教师在目标教学上还不能做到自觉的无意识的地步。

笔者在美国学习期间,聆听美国教师的教育学课程,Adam老师就常常告诫我们,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课前提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课堂结束时要检查学生学到了什么。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三、课堂容量的大小有别

一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多少东西?是不是一定要把一篇文章教学完整了,才算完成任务?两岸四地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给我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初中的《背影》一文比较简短,易于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而高中的《陈情表》一课,文章较长,而且又是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囿于港澳两地的国语水平局限,所以,一节课内不可能完成全文的学习任务。台湾教师的教学只完成第一段的朗读与理解,由此延伸到课外,进行孝道教育。香港教师教学《陈情表》时,只抓住李密与皇帝说话时的交际语境因素,分组学习课文,每两组学习一段课文,这样学生的压力显得小多了。相比之下,大陆的两位教师吴泓和秦茵都是一堂课内完成整篇课文的教学,相对说来,课堂容量很大,学生学得很累,老师教得也不轻松。港澳台的课堂教学不贪多、不求全,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

针对同一篇课文,为什么两岸四地的教师在确定教学任务的时候会有如此的取舍呢?台南科技大学何三本先生告诉大家,台湾语文教学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一个单元2~3课,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设计,一篇课文活动设计,总目标,每节课要达成的目标。一节课不可能教完一课,所以必须找准切入点。这些切点有:专讲主题,专讲内容,专门讨论文体、结构,或者写作技巧、情意探讨;写作技巧讲解之后有习作。单元活动设计包括对象,比如学生和来听课的专家,抓住要讲的目标,让听众明确你要讲的内容,根据目标,确定活动过程,师生互动。每一个过程后面都有一个评讲,有小测试,执教者准备小奖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时间的分配。何先生还告诉我们,两岸语文教材有很大的差异,课文篇数与文本长度上,大陆都比台湾要多要长,难度也大得多;在台湾,光是注音符号的教学就要花费十周的时间;台湾每周4~5节语文课。由于教材内容多少不同,港澳台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时比大陆教师要灵活得多。

香港教育学院何文胜先生曾对香港、台湾与大陆教科书的所含信息进行过比较,无论是课文篇数,还是教科书包含的单字数目,以及词语数量,大陆都比港台两地多得多。下面表格里的数据表示教材的课文篇数:

(资料来源:何文胜《大陆、香港、台湾初中中国语文教科书信息库的比较研究》)

教材的编写特点决定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教材所含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因此,港台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不大,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把网络资讯纳入课堂,使学生放眼教材之外,获得更多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启迪。

四、课堂以谁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七堂课的教学给我们展示了海峡两岸的不同理念。三地教师在课堂上处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需求,比如澳门培正中学的杨珮欣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时,告诉他们“我的课是自由的”。台湾教师彭易璟也在开始时就告诉学生,“有不了解的问题,随时举手发言”。香港袁国明、蔡凤诗的课堂上也是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比之下,大陆三位教师的课堂上缺少这些细节关怀与提示,因为教学任务重,内容多,而且大陆班级人数多,往往很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的个体需要或差异。

香港中国语文课程研究会专家告诉我们,香港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这样的:教师要有教学理念,要求手脑喉并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重视模式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读写听说品德能力训练,坚持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坐在教室里知道学什么,知道怎么做,为什么做;建立学习风格。他们认为,一堂有效的课应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平衡发展。

以上四点是两岸四地语文教学存在的差异。七堂课的教学在给我们展示两岸四地语文课堂风貌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归纳起来,有以下八个方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时间
站着说话腰不酸
来自天边的约定
理解
彼岸花生
丢弃的年华
左手右手
秋志
街景
黑色寂寞
一线牵
淡释豆蔻
青春
当梦想与现实相遇
基层医院行腰大池引流术后管路的护理体会
基层医改应与医疗并重
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质量管理工具在非计划再手术监管中的应用
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实习生分娩室实习
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不断提高输血服务质量的研究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肺结核肺叶切除19例的护理
避免和减少护理差错的措施
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56例的综合气道护理
基层医院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
HIV感染产妇住院分娩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肾切除术27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爷爷和小树》 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 i u ü》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蜜蜂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2》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低年级语文实践活动方案——读古诗游太空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3》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三课时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二《菜园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1》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4》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