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论语》、川柳与凡俗孔子

《论语》、川柳与凡俗孔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论语》、川柳与凡俗孔子

不论什么时候走进日本的书店,你都不难发现几种与《论语》有点关系的书,什么《论语的世界》、《我的论语》啦,《论语与孔子研究》啦,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而且随笔散文作家们也总能拿古老的《论语》作出新文章来。其实,远在日本江户时代,《论语》就是识文断字的人熟悉的一本书,熟悉到连川柳也有不少咏唱

《论语》的句子。川柳中的《论语》,或许也算得上是“他者”接受中国经典留下的一点痕迹。

川柳是日本的讽刺诗,是一种小诗。也称为风狂句,是一种杂俳样式,表现的是江户町人的日常生活。它和普通俳句一样,都只有十七个音,只是不像普通俳句那样必有季语、切字。周作人说日本的诗歌在普遍的意义上统可以称作小诗,但是在和歌、俳句、连句等诸多日本诗歌样式中,俳句是小中有小,小得不能再小,它就只有十七个音。就诗意而言,不论是拿西方诗歌的尺子来量,还是拿中国诗歌尺子来量,那它都算不上诗,顶多可以说是“句”,是名副其实的“有句无篇”。至于俳句的近亲川柳,既小又俗,就更难上文学史的排场,所以翻遍各种名家撰写的日本文学史,舍得提它一提的,终究是少数。然而或许正是它的俗和小,使得谁都不会产生大雅之堂前的畏缩。专业主妇、退休工薪族、甚至小学生,都可随口来上一句。

滑稽、道破、轻妙被视为川柳的三大要素。道破,就是要点到微妙处,要说透细微的人情。滑稽、轻妙就是微温而不火的黑色幽默。其中不论是以历史政治为内容的“高番句”,捕捉生活小事的“中番句”,还是专写情色的“下番句”,无不以想法和表达的新奇为务。川柳对于人,拒不正视,反而袖手旁观,嘲弄玩笑,逮住弱点,夸大讽刺,旁敲侧击,不予放过。也正因为如此,有时反而能折射出生活的多面性,具有些微缓解冲突、慰藉人心的阅读效果。

德川幕府的尊拜儒术,喜欢儒教的将军在那里听讲经书,每年都要在汤岛圣堂举行名曰“释奠”的祭孔活动,这种崇儒之风也一直刮到市民当中,刮进町人的家庭生活。有一句川柳写“阿姊三味线,阿弟《论语》第一卷,琴声书声伴”,写姐弟两人,一个在练习着弹奏着三味线这种乐器,一个在念《论语》,它的作者很可能就是一个在一旁得意地监督他们的父亲。虽然这位父亲可能也有望子成龙之心,但在当时注重血统而不搞科举的日本,儒教毕竟不过是武士社会的装饰,他的儿子《论语》念得再好,也不会有金榜提名的好运。从这句俳句来看,《论语》不仅成人在读,而且用作小孩子的教材,普及率是很可观的。

那些熟读过《论语》的人,看到周围形形色色的事情,就难免联想起一些《论语》中的话。《论语》中的很多话,有高度概括力,虽然产生于千百年前的异国,但江户时代的读者,却记得住,用得上,并常用他们来描写自己的生活。《论语·子路》中说:“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说鲁国和卫国施政,就像兄弟一样不可分离。江户川柳有一句:“鲁卫两相亲,就像粲粲双花树,冬梅与春樱。”将从中国传来的梅花和日本的樱花,和鲁卫相比。梅花和樱花并不同时开放,川柳作者也不是从它们争奇斗艳的角度才放在一起的,而是着眼于它们同样美丽。

其实,这样的句子,看来很美,在川柳中却属少数,因为多数川柳更偏爱表现那些滑稽可笑、充满矛盾的事物。

那时采用的教育,是所谓“素读”,就是光读不讲,孩子们对孔子说的那些话,也是半懂半不懂,在父亲的监督下诵经,也难免会开小差。有一句写“一闻脚步响,闲书忙塞《论语》下,佯作读经样”。一面在那里祭孔讲经,一面又有读书人借川柳拿圣人和孔子老先生找乐开涮,这才是江户时代接受《论语》的全景图。或许正是因为那些讲经的书,全是按照一个“超凡入圣”的模式去描绘孔子的形象,平民文学川柳才另辟蹊径,在《论语》中去找孔子本来具有的凡俗的一面,特别是抓住那些读《论语》的人本来具有的凡俗的一面。

相传阳虎曾打过匡人,孔子弟子杨克和阳虎在一起。后来杨克给孔子驾车到匡,结果叫匡人给认出来了,而孔子长得又像阳虎,于是匡人便把孔子一行围起来,还要杀他。这就是《论语》所谓“子畏于匡”的故事。川柳就有一句:“‘就是这家伙!’一把抓住就反绑,孔子难分说。”还有人假想孔子会说“吾非阳虎也”,说该把这句话也算在《论语》的“子曰”当中。川柳就是这样一种专写片断思绪的形式,也正是它的不弃细碎,才能使人随时可以吟出那么一句来。

当然,这种找乐开涮,并不全都等同于恶意攻击,嬉笑怒骂。有时倒是心怀暖意,目光温和的。比如对于《论语》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受难——即秦始皇焚书坑儒,川柳便表现出特有的兴趣。古本《论语》是在汉景帝时由鲁恭王刘余存在孔子旧宅壁中发现的。川柳作者就像在庆幸《论语》因藏于壁中而幸免于化为灰烬的劫难。“‘此乃何宝物?’掸掉书上厚墙土,捧起就来读。”“怕就怕万一,耳朵长在墙壁里,今天没《论语》。”“若是诉讼起,问罪问到墙与壁,哪去读《论语》?”不管是因为喜欢《论语》而庆幸它的幸免于难,还是嫌读它费事而恨不得当初它就被发现而烧掉,总之都觉得《论语》壁中藏身是件好玩的事儿。

《论语》中孔子关于安贫乐道的一句话,常常被人引用,劝告人们不要过于把眼光放在物质享受上。孔子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是,江户时代商人社会通行的生活哲学,则是人生浮世,有乐就享;孔子的话,也就不入耳了。结果反而有俳句说,谁要过那种“饭蔬食饮水”的日子,说不定就是为了攒钱呢:“吃粗食,喝凉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为把钱攒够。”“疏食加饮水,容我畅饮不停口,喝它两日醉。”对于江户时代那些享乐主义者来说,即便把《论语》倒背如流,也不会喜欢疏食饮水而无酒的日子。细想孔子反对的,就是不义而富且贵,而川柳作者们全不在意富贵有“义”与“不义”之分,想到的只是赚钱再赚钱。《论语》高尚的教诲和俗人真实物质欲望的矛盾,成了川柳的讽刺内容。

《论语》是圣人之书,花街柳巷是俗中之俗,川柳将圣与俗并举,就显出滑稽本色。《论语》中说“子不语乱力怪神”,是说孔子不谈论作乱、暴力、怪诞、神鬼之事,而江户花街柳巷里的帮闲,却专门拿这些话题来留住嫖客,于是就有俳句:“乱力与怪神,夫子不讲帮闲讲,留客烟花巷。”乱力怪神是圣人不屑谈论的话题,却成了青楼的娱乐嫖客的手段。圣洁的讲坛,污浊的尘世,场合的错位和价值观的对立,使川柳作者不禁感到可笑。德川幕府提倡读孔子之书,而色情业还是火爆,小小的川柳就这样折射出江户文化的五光十色。

川柳还描写了各种各样读《论语》的人。“房东催房租,想不出话来对付,《论语》低头读。”作此句的可能是一个从外地到江户谋生的年轻人,听到房东来催房租了就心慌意乱,假装埋头读《论语》,实际心里七上八下,琢磨该怎么把这一关混过去。儒者当中,不好动的人多些,不好干活的生活上就比较懒;不好运动的就难免弱不经风。川柳就拿儒者常念的《论语》中的话来讽刺他们。孔子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川柳把这两句话和不好动的儒者挂上钩,一句说儒者打盹一不小心就着凉了,那是因为“君子之德”风太大吧:“儒者娇贵身,君子之德风太猛,打盹也伤风。”又有一句说:“儒者好草木,小人之德满院长,不剪也不锄。”是说你那院子里的草长那么高了,也不去修剪或锄掉,是不是因为那是孔子说的“小人之德”的缘故呢?

抛开政治以及许多时机因素来说,关于孔子“超凡入圣”之说,能够被千数百年无数中国人外国人所接受,也是因为人们对凡俗的不甘心,期望精神中有一片清爽洁净的天地。然而,江户川柳凡俗眼光的视觉范围,是不可能看得如此宽阔的,所以浮世享乐的情绪,就不只将《论语》凡俗化,而且甚至庸俗化。“我儿有两怵:呆里呆气笨丫头,孔子迂老头。”说自己的儿子对不识风流的女子和孔子都不感兴趣,或许是因为两者都不能给他带来快乐。滑稽易流于油滑,讽刺不当就更无聊,所以,要找有意思的川柳也并不容易。

库切在一篇以艾略特《何为经典》为批评对象的同题讲演中说:“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那就是经典。”“拷问质疑经典,无论以一种多么敌对的态度,那就是经典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很受欢迎的一部分……在此意义上,批评也许是历史的狡黠手段之一。”《论语》这部经典的接受史,响着跪拜、礼赞、祭奠的喧声,也留着被焚烧、鞭挞、拷问、揶揄的痕迹。鞭挞或跪拜看似极端对立,而采用的方法却有些相同,那就是各自只摘取其中一部分话,你摘这一端,他摘那一端,如果我们把各自摘出来的放在一起,就好像两个孔子在打架。其结果,便是左右摇摆,极端交替出现。

所以,真正热爱《论语》的人,还是读读全书为好,再有兴趣的话,了解一下《论语》在中外遭遇青眼和白眼的故事,对孔子的“圣人”一面和“凡俗”一面多看几眼,或许会对《论语》情感更真,对孔子也更亲近。还有一点也不可忘记,那就是不管“他者”用怎样的眼球看我们的经典,也不该左右我们自己对它的选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寄生虫
窗下夜想
悲哀
我的时代,由我主宰
个性
眼泪也美丽
蓦然回首
参赛
天空灰的好象哭过
夜沉吟
十七岁
台湾
我的高三之路,从换座位开始
永远的梦
青春
只为寻找孙儿,奶奶三年徒步走山乡
吴越说其实我不清高
刘恺威有了小孩不忘了太太
拍一张好莱坞情侣式的结婚照
从欧洲到欧洲移居者的未来
邓紫棋也怕不红
做过歌手也做过逃犯李有才的一切源于一个女孩的爱
弟弟为牢中哥哥解疑人生 ,哥哥为病中弟弟再续生命
解除同居的代价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一根看不见的线
对冲基金财富新引擎
对爱最好的诠释,就是让心爱的女人做母亲
李银河说大侠不嫉妒王小波
强健你的骨骼
我必须去 教案教学设计
正视学情,真实主导,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狼和小羊(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可爱的小动物》 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 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寓词意理解于愉快表演之中 教案教学设计
漫画,使口语交际如此美丽 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二十年后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贺年片》作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