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8
用名师智慧武装我们
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杂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很痛苦”则是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吸收。《名师备课经验丛书》以集装箱的方式展示了名师们的备课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用整个生命去备课之真谛。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杂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很痛苦”则是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吸收。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个性,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这就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事实证明,教师理论水平的差异、教学修养的高低、是否下功夫备课,备课的深入程度如何,教后的反思是否及时、认真、深刻,往往在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上产生很大的不同。
有效的教学(effectiveinstruction),要求教师备课时能够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有人形象地称教案为“课前的计划书,课上的备忘录,课后的反省簿”。备课固然不能等同于写教案,但写教案却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讲课固然不能“照本宣科”,却也不能天马行空、任凭自己即兴发挥。一个教师,即使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也要尽可能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偏好和已有知识基础,也要尽可能全面、深刻地熟悉教材,并且注意课的前后联系,而不是仅仅孤立地备本节课,并且要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法,这样才不会指木为林或见林失木。教师要想成为积极主动的决策者,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有必要理解对其教学有帮助的知识基础,其中包括教学策略、学生的成长、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知识。
之所以强调教师用整个生命去备课,还在于“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70页。)课堂教学不只是学习学科知识,课堂经验也涉及到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超越以及怎样与他人的合作、分享和沟通。有效的教学应该有助于学生对自我进行深刻认识,对民族文化和异质文化进行更好地理解,对公平与正义,对民主与自由进行认真探索和自觉体认。
如此,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15分钟”的有效备课,正是名师们教学智慧的彰显,也是名师们用整个生命去备课的夫子自道。《名师备课经验》一书正是从多角度展示了名师们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备课智慧。
无论是语文卷中强调“隐性备课”、注重“备学生”、“备学法”的于永正,主张“系统备课、换位备课、多次备课、板块备课”的张化万,通过点线面等多角度去钻研教材、用足教材的赵景瑞,关注预设和抓“题眼”的窦桂梅,提倡对文本进行“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有宽度的解读、有创见的解读”进行备课的闫学,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依据进行立体备课的盛新凤,还是数学卷中以“十年磨一课”精神备课的徐斌,强调通过与文本和学生对话进行创造性思维备课的林良富,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不同教学思路的追问、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刘可钦,关注“为何而学、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作为备课支点的夏青峰……每个名师的备课智慧,都体现了教者超乎寻常的功力,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我想,这是名师们反复思考、敢于实践、追求完美的结果,也正是名师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品读众多名师的备课经验,我们不难明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中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像“准备了一辈子”的那位教师那样,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下大功夫,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和过程。这样,必然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古人云:“尽小者大,积微者著”,“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朱熹)。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教师,一个重要的职业品质是热情与温暖。热情的原意是“神在其中”。有没有热情使得你可以让每一天都光辉灿烂,也可以让每一天都忧郁阴暗。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简单是由复杂来支撑的。就让我们从品读名师们的备课智慧开始,寻觅“有效备课”的路径,创造真诚、深刻和丰富的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理想
- 考试(议论文)
- 我家乡的小吃
- 假文盲
- 由一幅漫画想到的
- 礼物
- 我写读后感
- 小闹钟
- 运动员入场介绍词
- 交通安全要小心
- 谈文明礼仪
- 一张稿纸
- 西瓜皮能吃吗?
-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 书包
-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 试论案例教学法对复合型广告人才的培养
- 广西传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
- 艺术运用非语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 中职旅游班教学主题化初探
-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 浅析民办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词汇特点探析
- 关于残疾人就业新模式的前景探索
- 超稳定结构与当今中国的发展
- 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价值研究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组织的执行力
- 选择性激励在国际环境合作中的新实践
- 浅谈小学生的背诵
-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策略探析
- 《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学设计
- 《在古观象台上》教学札记
- 《信箱》教学设计
- 《在古观象台上》教学设计
- 《激动人心的时刻》课文
- 《信箱》课文
- 《信箱》教学札记
- 《信箱》教学设计
-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教学札记
- 《信箱》片断赏析
- 《信箱》教材理解
- 《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学设计
- 《信箱》教学设计
- 《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学实录
- 《信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