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于永正:盘点自己

于永正:盘点自己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7

于永正:盘点自己

《人民教育》编辑来电话,要我为“名师人生”栏目写篇稿子。我嘴里说“不敢当”,心里却高兴——自己的文章在那里一登,不就俨然成了“名师”了吗?

不过,说实在的,正好可以就此机会简单地盘点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所以就答应下来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一山一水,一星一月,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的血肉,不可分割。

同事们常常讥笑我的普通话是“山普”——带山东味儿的普通话。我反而引以为豪,说:“我是山东人嘛!”我故意把“人”说成带胶东味儿的“银”字的音。乡音难改,因为它已溶入了我的血液。

我是14岁那年,在山东莱阳读完小学后来到江苏徐州的。但几十年来,故乡的梦一直追随着我,故乡永远让我魂牵梦萦。

柯灵说:“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的确是的,“乡土的一山一水,一星一月,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的血肉,不可分割”(柯灵:《乡土情怀》)。

我亲爱的故乡有灵山秀水。山山都有见证先人勤劳、智慧的壮观的层层梯田;那梯田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雕塑。故乡有风格独特的村舍民居,而且村村都有关帝庙。庙宇规模不大,但建筑考究,一砖一瓦,一雕一刻都透露出对关公的崇拜与虔诚。故乡有异常普及的京戏,掌犁扶锄的农民哼“昔日有过三大贤”者,不乏其人。故乡有真正的春节。春节,家家户户洒扫庭除,张贴年画,摆供祭祖;春节,男女老少穿新衣,村村疃疃唱大戏;春节,乡亲们走门串户,互相拜年,“过年好”的祝福声不绝于耳;“初三看姑姑”,“初四看舅舅”,“初六看丈母”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故乡有淳朴、勤劳、乐善好施的人民,在故乡的词典里,没有“偷”、“懒”一类的词语……

乡土把我塑造成了一个山东人。

我很庆幸,在小学,遇到了张敬斋老师;在中学,遇到了李晓旭老师。张老师使我有了许多爱好,对许多学科产生了兴趣;李老师则使我有了梦想和追求。

在小学里,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张敬斋。张老师刚来到我们村小时,才18岁。他的字写得好,课文朗读得好,画儿画得好,京胡、二胡拉得好(二胡是他自己做的),歌儿和京戏唱得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态度好。我脑海里留下的全是张老师的笑脸和那特有的爽朗的笑声。

进入三年级,张老师要我们每天写一篇大字。开始是“写仿”(即“仿影”),张老师给我们每个学生写一幅字,我们把纸蒙在上面描。什么时候老师写的字被洇模糊了,老师就再给我们写一幅。到了四年级便“临帖”了,多数同学临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一直临摹到六年级。大家都努力争取得到张老师的红圈,谁要能得到双圈(写得较好的字,张老师给画两个红圈),那简直是莫大的奖赏,会一蹦三尺高!有一次,我有两个字得了两个红圈,激动不已,把它寄给了在徐州工作的爸爸。张老师喜欢写字,他经常给我们讲欧、颜、柳、赵四种字体的风格。

忘不了张老师给我画的一张奖状。那时农村条件差,奖状都是张老师画的。一次期末考试,我语文成绩突出,张老师发给我一张奖状,奖状上面画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并写了一句鼓励的话。我把它捧回家,妈妈笑,奶奶、爷爷也笑。爸爸远在徐州,如果看到了,肯定也会抿嘴笑。

忘不了张老师在我作文本上画的许许多多的红色波浪线。有时候,一篇作文几乎都画上了波浪线!真的全篇都是妙词佳句吗?哪里!那是张老师的期冀和鼓励!每条波浪线,都拉近了我与书和作文的距离。

忘不了张老师教我们拉京胡、唱京戏。从小学三年级我和京剧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京剧给我的太多太多。

在张老师的影响下,我还喜欢画画儿。班级的壁报上,经常贴着我的画儿。春节,别人家贴的都是买的年画儿,而我家贴的都是我自己画的。我最喜欢画戏剧人物和花卉。戏剧人物画得最多的是关公、包公,花卉画得最多的是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

我没有成为京剧演员,但它让我身上多了一些艺术细胞;我没有成为京胡演奏家,但它使我拥有了一份艺术体验;我没有成为画家,但它使我多了一位教学“助手”;我没有成为书法家,但它使我拥有了学生喜欢的第二张端庄的“脸”和名片(有人云:“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和名片。”)。总之,众多的艺术爱好,成全了我的人格,也成全了我的教学。

在徐州第七中学,我庆幸遇到了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晓旭老师。我上初中时,学的是“文学”。没有一个同学不喜欢上李老师的文学课的。如果说,小学的张老师使我有了许多爱好,对许多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么,李老师则使我有了梦想和追求。在我的一篇作文上,李老师批了一句:“此文有老舍风格,可试投《中国青年报》。”是吗?于是,我兴奋地、认认真真地把作文抄了下来,小心翼翼地寄了出去,小心翼翼地盼望着。然而,至今未发表!但李老师的一句话,使我做起了作家梦,如饥似渴地读书,搜肠刮肚地写稿。书,自然是先读老舍的。退稿很快积了一大堆,但屡败屡战,毫不气馁。

人的理想虽然不可能都实现,但为之奋斗的人生是充实的。

理想和追求在,动力就在,希望就在,充实就在,收获就在。

我虽然没有成为作家,但收获的是读书、写作和思考的习惯,收获的是人格和思想上的成熟。是文学感动了我。同时,是文学使我懂得了形象的重要。讲课离不开形象,教育离不开形象——尤其是老师自身的形象。我懂得了,于是便努力地、不断地、自觉地打造自己的形象。

从跨进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按照我崇拜的老师来塑造自己。

1959年8月30日,我跨进了江苏省徐州师范学校的大门。

“哦,三年后我真的要当老师了!”我望着教室里张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又红又专,一专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标语,自言自语。

于是,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老师们成了我的一面面镜子。他们的今天,成了我的明天。那时,我有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决不能做一个被学生瞧不起甚至奚落的老师。

我要做一个像李晓旭老师那样的知识渊博、讲课幽默的老师。于是我更自觉地读书,不但读文学的书,而且读教育方面的书,马卡连柯的书读遍了。此外还读哲学,啃政治经济学,不但读,而且做笔记。

我要像张敬斋老师那样多才多艺。那时学校对我们师范生的要求是“又红又专,一专多能”。我除了继续保持着对文学的爱好外,对绘画、书法、音乐、戏剧仍有浓厚的兴趣。我是“三好学生”,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既是合唱队队员,又是民乐队队员——在乐队里拉板胡、二胡。

三年的师范学习生活,使我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我最感谢母校的,是培养了我思考的习惯。读书,我思考了,所以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了,所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思考自己的明天了,所以养成了读我身边的老师的习惯,记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思考他们的不足。

毕业前的一个多月的实习,是对我三年学习的检验;实习结束时,我和实习班的小朋友洒泪而别的场面,是我向母校交出的最好的答卷。我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月下来,我觉得离这个目标已经不远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来自天边的约定
时间
街景
秋志
彼岸花生
黑色寂寞
青春
一线牵
理解
左手右手
淡释豆蔻
当梦想与现实相遇
站着说话腰不酸
丢弃的年华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实习生分娩室实习
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基层医院行腰大池引流术后管路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56例的综合气道护理
肺结核肺叶切除19例的护理
质量管理工具在非计划再手术监管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
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不断提高输血服务质量的研究
基层医改应与医疗并重
腹腔镜下肾切除术27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避免和减少护理差错的措施
HIV感染产妇住院分娩的护理体会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2》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三课时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 教案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蜜蜂 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 i u ü》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3》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4》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1》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二《菜园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低年级语文实践活动方案——读古诗游太空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