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本位思考
改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与手段已是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语文学科,以它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个性和审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受教育者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发展,从而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也理所当然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而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又无疑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学常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取代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陈规陋习,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呼声震耳欲聋,但教学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相反,对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贯彻与应用已开始形成一种畸型发育的趋势:有的欲步不前,在传统与现代中无从取舍,在教学方式上无所适从,干脆隔岸观火;有的矫枉过正,不顾实际情况,在方法手段上猎奇取险,导致急功近利,飘浮急燥。显然,这种畸形发展的教研教改并不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要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种土壤里也不可能得到正常的萌芽与成长。
究其原因,除了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招生考试制度)还存在很大程度的影响外,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律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也是导致这种弊端产生的重要因素。因而,避开那些细枝末节的教学方法或手段的修补与更新,冷静探求教学内在规律,理应成为现今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无论是阅读文本还是教学双方,无论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都不能否定人的决定性作用。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所有教学方式方法的组织者施行者或接受者,人的活动是教学内在规律的唯一主线。
本文试图从人本位的角度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把握作者思想倾向,追本溯源
作为阅读对象的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结晶,任何一部作品,从题材、主题到遣词造句、表现方式,无不体现出作者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特点。李白清俊飘逸,陆游激昂悲壮,朱自清柔丽含蓄,郁达夫沉郁忧伤,鲁迅冷峻深刻……不是因为作品让他们有个性风格,而是因为他们的个性风格决定了作品。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可见作品只是作者某种情感的物化,要深入理解作品,就不能忽视作者自身的“情”,唯其如此,方能追本溯源。读者与其从词句上揣摩文章的内涵,不如由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倾向探究语言等外部艺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鱼
- 爸爸的爱
- 我家的“多变睡眠虫”
- 学做炸豆腐
- 我的好朋友
- 观察中的发现
- 我的小表妹
- 读《狮子和鹿》有感
- 唠叨的妈妈
- 有趣的小实验
- 未来的机器人
- 小偷光顾我家
- 家乡的特产
- 做核桃灯笼
- 愉快的事
- 试论怎样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
- 一类卷烟消费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
- 花生专用有机肥肥效试验研究初探
- 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 浅析建筑钢结构材料检测思路构建
- 榆林市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研究
- 试论我国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谈E―Learning环境下非正式学习ぴ谄笠蹬嘌抵械挠τ
- 青海云杉的特征特性及其育苗技术探究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 烟草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浅研
- 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 简论新农村建设中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
- 建筑施工管理中问题和应对措施探析
- 公路工程变更与计量支付工作的分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五
- 《福尔摩斯的推断》教学设计之一
- 《习作6》《拔河》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六
- 8《古今贤文(真理篇)》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 16《杂交水稻之父》
-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 10《广玉兰》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四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 9《音乐之都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