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6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有机会听了两位一年级教师执教《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那就是这两位教师在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乌鸦喝不着水的问题。
第一位老师是自己演示给学生们看的。她为了尽快让瓶里的水升上来,抓起石子一把一把地往瓶子里放,结果却卡住了瓶口。这时,老师如果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来分析原因,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这位老师却顺手拿起学生的一枝铅笔往瓶里捣,结果铅笔断了,石子牢牢卡在了瓶口。乌鸦当然喝不到水了。
第二位老师布置学生分组演示,其中有两组学生没有成功。老师没有找原因,也没有让演示成功的同学帮助一下没成功的同学。当时我就坐在一组没做成功的学生旁边。望着有些无奈的师生,我把食指伸到瓶子里晃动了几下,然后拿起一些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到了瓶口。看看他们疑惑的表情,我用笔在课文中“它叼起小石子”的“小”字上画了一个重重的圆圈——老师恍然大悟。
两位教师都想通过试验证明、引导学生理解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到水的。这个想法不错,但由于老师太想把它作为“亮点”呈现,以至于忽视了文本,竟使“乌鸦”们(做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喝不到瓶里的水了!
反思当下的教学,一些老师受某些作秀公开课的误导,对文本的深度理解、钻研少了,对表演、多媒体的准备多了,热热闹闹的表演中及多媒体图像的声色变换里,课堂是热闹了,但却少了对文本的感悟,少了对文本想象的时间、空间。就像当下的一些相声表演,语言的艺术成分少了,看着听着热闹,过后却回味不出什么,这也是一种悲哀。当然,我并不是反对用多媒体课件,也不反对让学生表演,但关键是要用得恰到好处,要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
就《乌鸦喝水》一文来说,内容不过一百字,老师认真读一读,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充分预设一下,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小”、“一颗一颗”、“渐渐”,学生应该会明白乌鸦的善于思考及聪明才智。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做试验,或在试验中遇到困难再回到文本中“求助”,乌鸦一定会喝到水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仰望属于我们的天空
- 他的精神感动了我.
- 理想的家
- 降珠仙子
- 量身定做自己的幸福
- 一阵小雨
- 封存的记忆
- 萌动的青春
- 大禹,请留步
- 难忘的经历
- 站在教室的门口
- 只是寂寞
- 月夜遐思
- 生活需要梦
- 山顶的守候
- 娱乐新闻 在巴黎时装周
- 她们40她们还是女神
- 点面结合:赢得美容院区域竞争
- 2015最具潜力青春男偶TOP10
- 正能量拯救人类温暖治愈
- 五条人 从道山靓仔到广东姑娘,我们一直都爱讲故事
- 销售高端产品,成就一流名店
- 孙劲松把海容打造成优秀服务品牌
- 本土美妆专业线“零广告”背后的思考
- 叔叔我们不约也得约
- 美业职场解码探析美容导师的职场发展之路
- 女性生殖大讲堂
- 破解 民国戏成杰克苏重灾区之谜
- 沈星不爱鲜肉爱大叔
- 负能量 牛鬼蛇神主宰世界
-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新课改:深刻的教育资源配置变革
- 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与策略
-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下)
- 说课的研究
- 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 《故都的秋》的意境探赏
-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
- 一个令教师自豪与羞愧的名字
- 让学生进入角色
- 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
-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 坦言的魅力与“故弄玄虚”的效果
- 成人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人奶”培养人性,而不是用“狼奶”培养狼性
- “五壮士”悄然退出语文教材及引发的争论